1.一种具有漏电保护的三相交流固态继电器电路,包括光隔式三相交流TRIAC驱动电路、三相漏电测控电路,特征在于:
光隔式三相交流TRIAC驱动电路包括A相光耦IC1、B相光耦IC2、C相光耦IC3、A相双向晶闸管VT2、B相双向晶闸管VT3、C相双向晶闸管VT4、A相驱动电容C1、A相保护电容C2、B相驱动电容C3、B相保护电容C4、C相驱动电容C5、C相保护电容C6、限流电阻R1、A相左电阻R2、A相右电阻R3、A相门极电阻R4、A相保护电阻R5、B相左电阻R6、B相右电阻R7、B相门极电阻R8、B相保护电阻R9、C相左电阻R10、C相右电阻R11、C相门极电阻R12、C相保护电阻R13、A相负载Load‑A、B相负载Load‑B、C相负载Load‑C,正驱动端IN+端与限流电阻R1的一端连接,限流电阻R1的另一端与A相光耦IC1发光侧的阳极、逆阻型晶闸管VT1的阳极连接,A相光耦IC1发光侧的阴极与B相光耦IC2发光侧的阳极连接,B相光耦IC2发光侧的阴极与C相光耦IC3发光侧的阳极连接,C相光耦IC3发光侧的阴极与逆阻型晶闸管VT1的阴极、负驱动端IN‑端连接;
A相光耦IC1输出侧的一端与A相左电阻R2的一端连接,A相光耦IC1输出侧的另一端与A相门极电阻R4的一端、A相双向晶闸管VT2的门极连接,交流电源A相端A端连线穿过剩余电流传感器CS1的检测孔后与A相双向晶闸管VT2的第1阳极、A相右电阻R3的一端、A相保护电阻R5的一端连接,A相右电阻R3的另一端与A相左电阻R2的另一端、A相驱动电容C1的一端连接,A相双向晶闸管VT2的第2阳极与A相门极电阻R4的另一端、A相驱动电容C1的另一端、A相保护电容C2的一端连接后再与A相负载Load‑A的一端连接,A相保护电容C2的另一端与A相保护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A相负载Load‑A的另一端与B相负载Load‑B的一端、C相负载Load‑C的一端连接后穿过剩余电流传感器CS1的检测孔后再与交流电源零线端N端连接;
B相光耦IC2输出侧的一端与B相左电阻R6的一端连接,B相光耦IC2输出侧的另一端与B相门极电阻R8的一端、B相双向晶闸管VT2的门极连接,交流电源B相端B端连线穿过剩余电流传感器CS1的检测孔后与B相双向晶闸管VT3的第1阳极、B相右电阻R7的一端、B相保护电阻R9的一端连接,B相右电阻R7的另一端与B相左电阻R6的另一端、B相驱动电容C3的一端连接,B相双向晶闸管VT3的第2阳极与B相门极电阻R8的另一端、B相驱动电容C3的另一端、B相保护电容C4的一端连接后再与B相负载Load‑B的另一端连接,B相保护电容C4的另一端与B相保护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
C相光耦IC3输出侧的一端与C相左电阻R10的一端连接,C相光耦IC3输出侧的另一端与C相门极电阻R12的一端、C相双向晶闸管VT4的门极连接,交流电源C相端C端连线穿过剩余电流传感器CS1的检测孔后与C相双向晶闸管VT4的第1阳极、C相右电阻R11的一端、C相保护电阻R13的一端连接,C相右电阻R11的另一端与C相左电阻R10的另一端、C相驱动电容C5的一端连接,C相双向晶闸管VT4的第2阳极与C相门极电阻R12的另一端、C相驱动电容C5的另一端、C相保护电容C6的一端连接后再与C相负载Load‑C的另一端连接,C相保护电容C6的另一端与C相保护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
三相漏电测控电路包括逆阻型晶闸管VT1、剩余电流传感器SC1、左正向二极管D1、左负向二极管D2、右正向二极管D3、右负向二极管D4、转换电阻R14、滤波电阻R15、分压电阻R16、滤波电容C7,剩余电流传感器SC1的第1输出端I1端与左正向二极管D1的阳极、左负向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剩余电流传感器SC1的第2输出端I2端与右正向二极管D3的阳极、右负向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左正向二极管D1的阴极与右正向二极管D3的阴极、转换电阻R14的一端、滤波电阻R15的一端连接,滤波电阻R15的另一端与分压电阻R16的一端、滤波电容C7的一端、逆阻型晶闸管VT1的门极连接,左负向二极管D2的阳极与右负向二极管D4、转换电阻R14的另一端、滤波电容C7的另一端、分压电阻R16的另一端、负驱动端IN‑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漏电保护的三相交流固态继电器电路,其特征在于电路参数配合关系如下:
设:UgTH为逆阻型晶闸管的门极触发电压阈值,剩余电流传感器的被测漏电流与输出电流分别是I0、I2,剩余电流传感器的电流比为ki=I2/I0,令:I0m为允许的被测漏电流I0的最大值,则:
R15>>R14 (1)
式中的R14、R15、R16分别为转换电阻R14、滤波电阻R15、分压电阻R16的阻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