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核壳结构氧化锡光阳极的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水热还原法制备铜纳米颗粒;在磁力搅拌子搅拌的条件下,于60℃用20ml去离子水‑2 ‑2取4 .5×10 M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反应混合液中连续加入浓度为5 .5×10 M和5×10‑3M 的抗坏血酸和硫酸铜,持续搅拌,在溶液的颜色变粉红色时加入~0 .004g 固体硼氢化钠进行还原,混合物的颜色变成砖红色,表明铜纳米颗粒的形成;
S2:在S1的基础上利用溶胶凝胶法在铜纳米颗粒的表面包覆上一层二氧化锡,并将其做成浆料;将步骤S1制得的铜纳米颗粒加入浓度为0.5M的五水合四氯化锡溶液中,使用磁力搅拌子不断搅拌,之后有序的滴加氨水,经过离心和高温烧结得到铜/氧化锡核/壳结构纳米颗粒,并将其制为铜/氧化锡核/壳结构浆料;
S3:将S2制得的浆料运用丝网印刷的方法涂在FTO导电玻璃上,并进行煅烧;
S4:将S3重复至少两次,得到合适的介孔铜/氧化锡薄膜,此即为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光阳极,之后完成电池的组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壳结构氧化锡光阳极的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铜纳米颗粒的尺寸为10~12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壳结构氧化锡光阳极的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铜纳米颗粒的表面包覆的二氧化锡的尺寸为20~3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壳结构氧化锡光阳极的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介孔铜/氧化锡薄膜需印刷烧结4次,形成10um~15um的介孔铜/氧化锡薄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壳结构氧化锡光阳极的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介孔铜/氧化锡薄膜烧结温度为500℃,时间为30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