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既有建筑增设楼顶停车场或健身场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新屋盖(1)、隔声吸声装置(15)和安全围护装置;
所述隔声吸声装置(15)包括水平保温隔音层(11)和竖向隔音机构(45);
所述安全围护装置由多个减振连接器(2)、多个竖向挡板(8)、多个钢筋混凝土立柱(9)和减振阻拦装置(10)组成;
所述新屋盖(1)由从上到下依次贴合设置的耐磨面层(3)、保护层(4)、顶部防水层(5)、刚性结构层(6)和复合功能层(7)组成;复合功能层(7)由贴合的设置在刚性结构层(6)底部的底部防水层(13)、设置在底部防水层(13)下方的所述水平保温隔音层(11)和设置在所述水平保温隔音层(11)中的多个所述减振连接器(2)组成,新屋盖(1)紧贴地设置在既有建筑的原屋盖(26)之上,且多个所述减振连接器(2)下端与既有建筑的原屋盖(26)的梁、柱或圈梁固定连接,其上端与刚性结构层(6)固定连接;所述水平保温隔音层(11)在对应既有建筑排气道位置开设有水平槽(12),所述水平槽(12)延伸到新屋盖(1)的侧边沿,并与外部连通;
多个所述竖向挡板(8)两两相拼接的围设在新屋盖(1)四周的外边沿,且下端与新屋盖(1)的边沿固定连接;多个钢筋混凝土立柱(9)周向均匀的分布在竖向挡板(8)的内侧,并与竖向挡板(8)紧密连接,钢筋混凝土立柱(9)的下端均与新屋盖(1)固定连接,且沿其高度方向开设有多个水平过绳孔;所述减振阻拦装置(10)为多根减振阻拦索,多根减振阻拦索纵向排列,且对应多个水平过绳孔的设置;每根减振阻拦索依次穿过多个钢筋混凝土立柱(9)上同一高度的水平过绳孔后闭合连接;
所述竖向隔音机构(45)紧贴竖向挡板(8)的内侧和和钢筋混凝土立柱(9)之间的设置,竖向隔音机构(45)的下部固定于新屋盖(1)上并沿新屋盖(1)周边布置,隔音吸声装置(15)上端延伸到竖向挡板(8)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建筑增设楼顶停车场或健身场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竖向提升装置A(20)和车辆转运平台A(21),所述竖向提升装置A(20)设置包括提升导轨A(24)、提升平台A(25)和卷扬机A组成,所述提升导轨A(24)竖向的安装在既有建筑外墙(22)外部的一侧,提升平台A(25)滑动的装配在提升导轨A(24)上,卷扬机A安装在提升导轨A(24)的顶部并通过牵引绳与提升平台A(25)连接,以控制提升平台A(25)在纵向上的移动;所述车辆转运平台A(21)安装在既有建筑的原屋盖(26)山墙外部的一侧,且与竖向提升装置A(20)相邻的设置,用于建立达到最高行程的提升平台A(25)与新屋盖(1)顶部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建筑增设楼顶停车场或健身场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竖向提升装置B(27)、车辆转运平台B(28)和水平转运机构(29),所述竖向提升装置B(27)设置包括提升立柱(32)、提升导轨B(30)、提升平台B(31)和卷扬机B组成,多根提升立柱(32)设置在既有建筑外部的一侧,提升立柱(32)与既有建筑的既有建筑外墙(22)之间留有通过空间,提升立柱(32)的上端与既有建筑的既有建筑外墙(22)的上端之间通过过渡框架(34)固定连接;多根提升导轨B(30)与多根提升立柱(32)一一对应的设置,提升导轨B(30)竖向的固定安装在提升立柱(32)背离既有建筑外墙(22)的一侧,提升平台B(31)滑动的装配在提升导轨B(30)上,且位于提升导轨B(30)背离既有建筑的一侧,卷扬机B安装在提升导轨B(30)的顶部并通过牵引绳与提升平台B(31)连接,以控制提升平台B(31)在纵向上的移动;所述车辆转运平台B(28)安装在过渡框架(34)的顶端,并与新屋盖(1)的屋面相平齐,用于建立达到最高行程的提升平台B(31)与新屋盖(1)顶部的连接;
所述水平转运机构(29)包括一对水平导轨(35)和转运车(36),一对水平导轨(35)相间隔的设置,且一段固定连接在车辆转运平台B(28)上,另一段固定连接在新屋盖(1)的屋面上,且于建立连通新屋盖(1)和车辆转运平台B(28)之间的通道;所述转运车(36)下部左端和右端各装配有一对行走轮(38),且每对行走轮(38)均滚动的设置在一对水平导轨(35)上,转运车(36)内部设置有驱动行走轮(38)的驱动电机;转运车(36)靠近车辆转运平台B(28)一侧的底部相间隔的固定连接有两对叉齿(37),两对叉齿(37)分别与车辆的前后车轮的位置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既有建筑增设楼顶停车场或健身场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空间中于靠近提升立柱(32)的一侧安装有电梯间A(41),所述电梯间A(41)中设置有电梯A(39),电梯间A(41)和既有建筑外墙(22)之间留有人车通道B(40),电梯间A(41)的上部通过连通平台A(42)与既有建筑中顶层的楼梯间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既有建筑增设楼顶停车场或健身场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梯间B(43),电梯间B(43)与电梯间A(41)相间隔的设置,电梯间B(43)中设置有电梯B(44),电梯间B(43)和既有建筑外墙(22)之间留有人车通道B(40),电梯B(44)的上部通过连通平台B与既有建筑中顶层的楼梯间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建筑增设楼顶停车场或健身场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声吸声装置(15)还包括隔声吸声罩(14),隔声吸声罩(14)设在竖向隔音机构(45)的上方,且与竖向隔音机构(45)的上端沿固定连接;所述竖向隔音机构(45)由多块曲面隔声吸声屏组成或由多面隔声吸声墙组成,且相邻的曲面隔声吸声屏之间或多面隔声吸声墙之间相拼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建筑增设楼顶停车场或健身场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结构层(6)由钢筋混凝土结构制成或采用钢结构制成或采用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刚性结构层(6)为钢筋混凝土板或钢与混凝土组合板时,且为实心混凝土板或空心混凝土板。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既有建筑增设楼顶停车场或健身场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保温隔音层(11)采用岩棉或矿棉或岩棉和矿棉混合而成;所述减振阻拦索采用预应力钢绞线制成;所述底部防水层(13)采用1.5mm厚高聚物沥青防水卷材铺设而成;所述顶部防水层(5)采用3厚高聚物沥青防水卷材铺设而成;所述耐磨面层(3)采用金刚砂耐磨地坪与混凝土密封固化剂硬地坪相结合而成或者采用1~5mm厚的环氧树脂地坪铺设而成。
9.一种既有建筑增设楼顶停车场或健身场的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适建判断;
对既有建筑结构现状进行检测,确保安全性等级为Asu级或Bsu级,且剩余设计使用年限不小于10年;
步骤二:改造设计;
S10:根据目标为停车场或健身场进行建筑场地设计,当为停车场时设计车辆场地平面、排水系统和竖向提升装置A(20);当为健身场时设计健身场地平面和排水系统;
S11:对新屋盖(1)进行结构设计,并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S12:根据既有建筑平面布局,进行减振设计,并确定减振连接器(2)的型号和布置位置;
S13:根据噪音源的强度等级和控制目标,确定减噪设计目标,进行隔声吸声装置(15)的设计;
步骤三:改造施工;
S20:清理既有建筑原屋面防水、面层及杂物,保留保证既有建筑正常使用功能的配件;
S21:对既有建筑屋面原有功能配件进行改造以适合在新屋盖与原屋盖间的复合功能层(7)中发挥正常功能;
S22:按照既有建筑的平面形状及目标载荷确定减振连接器(2)的型号及分布位置,并将减振连接器(2)的下端与既有建筑的原屋盖(26)的梁、柱或圈梁固定连接;
S23:在既有建筑的原屋盖(26)的上表面铺设并固定水平保温隔音层(11),然后在水平保温隔音层(11)上表面铺设1.5mm厚高聚物沥青卷材作为底部防水层(13),通过减振连接器(2)、水平保温隔音层(11)和底部防水层(13)形成复合功能层(7);该过程中留出连通既有建筑正常使用功能配件到外面的屋面排气水平通道(23);
S24:进行新屋盖(1)的施工;先在底部防水层(13)上部布置钢筋网或型钢网格,并浇筑混凝土形成刚性结构层(6),同时,建立减振连接器(2)上端与刚性结构层(6)的固定连接;
待刚性结构层(6)稳定后于其上部采用3厚高聚物沥青防水卷材进行铺设形成顶部防水层(5);然后在顶部防水屋上部敷设用于对顶部防水层(5)进行保护的保护层(4);最后在保护层(4)的上部采用金刚砂耐磨地坪与混凝土密封固化剂硬地坪相结合而成耐磨层,或者采用1~5mm厚的环氧树脂地坪铺设而成耐磨层;
S25:进行安全围护装置的施工;先在新屋盖(1)四周的边沿固定连接竖向挡板(8),然后在竖向挡板(8)的内侧周向均匀的安装钢筋混凝土立柱(9),并与竖向挡板(8)紧密连接;
再利用减振阻拦索依次穿过各个钢筋混凝土立柱(9),并形成闭环连接;
S26:进行隔音吸声装置(15)的施工;将竖向隔音机构(45)的下部固定于新屋盖(1)上,并沿新屋盖(1)周边布置,竖向隔音机构(45)上端延伸到竖向挡板(8)的上方,同时使相邻竖向隔音机构(45)水平进行连接以形成环形闭合的隔音围护区;
S27:在新增屋盖为停车场使用时,在既有建筑外墙(22)外部的一侧安装竖向提升装置A(20),并在既有建筑的原屋盖(26)外墙外部的一侧增设车辆转运平台A(21),车辆转运平台A(21)连通最高位置的提升平台A(25)与新屋盖(1)的顶部;在新增屋盖为健身运动场所时,对原楼梯间进行改造施工,使其连通到新屋盖(1)的上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既有建筑增设楼顶增设停车场或健身场的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4)为块料面层保护层、水泥砂浆保护层和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中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