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知嘟嘟! 联系电话:13095918853 卖家免费入驻,海量在线求购! 卖家免费入驻,海量在线求购!
知嘟嘟
我要发布
联系电话:13095918853
知嘟嘟经纪人
收藏
专利号: 2020100556164
申请人: 江苏师范大学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专利状态:已下证
专利领域: 鞋类
更新日期:2024-01-05
缴费截止日期: 暂无
价格&联系人
年费信息
委托购买

摘要: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拇外翻矫正鞋,包括鞋帮(1)、鞋垫(2)和鞋底(3),鞋垫(2)设置在鞋底(3)的上表面,鞋帮(1)的底部边缘与鞋底(3)顶面边缘连接;

其特征在于:鞋底(3)后部足跟外侧位置、中部足弓位置和前部拇指位置分别开设有凹槽,后部足跟外侧位置的凹槽和中部足弓位置的凹槽中分别设置一个微型升降装置(3‑1),前部拇指位置的凹槽中设有微型滑动装置(3‑3);

微型升降装置(3‑1)包括第一底座(3‑1‑16)、下承载体(3‑1‑13)、圆芯柱(3‑1‑14)、上承载体(3‑1‑4)、第一支撑体(3‑1‑11)和第一转杆(3‑1‑10),圆芯柱(3‑1‑14)底端通过下螺纹杆(3‑1‑15)与第一底座(3‑1‑16)上表面连接,上承载体(3‑1‑4)为内部中空结构,上承载体(3‑1‑4)套嵌在圆芯柱(3‑1‑14)外侧,上承载体(3‑1‑4)顶部设有上承载台(3‑1‑3),上承载台(3‑1‑3)上表面通过上螺纹杆(3‑1‑2)连接有第一接触体(3‑1‑1),下承载体(3‑1‑13)为内部中空结构,下承载体(3‑1‑13)套嵌在上承载体(3‑1‑4)外侧且其底部与第一底座(3‑

1‑16)上表面连接,上承载体(3‑1‑4)的一个侧面设有齿条(3‑1‑5);第一支撑体(3‑1‑11)底端与第一底座(3‑1‑16)上表面连接,第一支撑体(3‑1‑11)上部开设有第一圆孔(3‑1‑7),第一转杆(3‑1‑10)穿过第一圆孔(3‑1‑7),第一转杆(3‑1‑10)内侧端部、外侧端部分别设有内齿轮(3‑1‑12)、第一外齿轮(3‑1‑9),内齿轮(3‑1‑12)与齿条(3‑1‑5)啮合,第一外齿轮(3‑

1‑9)延伸至鞋底(3)侧边的外部;

微型滑动装置(3‑3)包括第二底座(3‑3‑5)、承载体(3‑3‑2)、第二支撑体(3‑3‑8)和第二转杆(3‑3‑7),第二底座(3‑3‑5)上表面开设有底板槽(3‑3‑10),承载体(3‑3‑2)顶面通过螺纹杆(3‑3‑13)与第二接触体(3‑3‑1)连接,承载体(3‑3‑2)底面设有与底板槽(3‑3‑10)相适配的滑动圆柱(3‑3‑11),承载体(3‑3‑2)通过滑动圆柱(3‑3‑11)、底板槽(3‑3‑10)与第二底座(3‑3‑5)滑动连接,承载体(3‑3‑2)中部开设螺纹通孔(3‑3‑9),第二支撑体(3‑3‑8)底端与第二底座(3‑3‑5)上表面连接,第二支撑体(3‑3‑8)上部开设第二圆孔(3‑3‑15),第二转杆(3‑3‑7)圆柱表面设有外螺纹(3‑3‑6),第二转杆(3‑3‑7)穿过第二圆孔(3‑3‑15)后与承载体(3‑3‑2)中的螺纹通孔(3‑3‑9)螺纹连接,第二转杆(3‑3‑7)外侧端部设有第二外齿轮(3‑3‑3),第二外齿轮(3‑3‑3)延伸至鞋底(3)侧边的外部;

鞋垫(2)上与三个凹槽设置位置对应的位置分别开设一个鞋垫开口(2‑1),第一接触体(3‑1‑1)、第二接触体(3‑3‑1)分别通过对应的鞋垫开口(2‑1)穿出位于鞋垫(2)表面上;

与微型升降装置(3‑1)的第一外齿轮(3‑1‑9)、微型滑动装置(3‑3)的第二外齿轮(3‑3‑

3)位置对应的鞋底(3)的侧面分别开设有一个滑槽(3‑2),每个滑槽(3‑2)中分别设置有固定卡扣(3‑4),固定卡扣(3‑4)与滑槽(3‑2)滑动连接,固定卡扣(3‑4)滑动到靠近外齿轮一侧的端部时,固定卡扣(3‑4)与第一外齿轮(3‑1‑9)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拇外翻矫正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升降装置(3‑1)还包括第一外壳(3‑1‑6),第一外壳(3‑1‑6)侧面和顶面分别开设供第一转杆(3‑1‑10)、上承载体(3‑1‑4)穿出的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拇外翻矫正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滑动装置(3‑3)还包括第二外壳(3‑3‑4),第二外壳(3‑3‑4)侧面开设供第二转杆(3‑3‑7)穿出的外壳开孔(3‑

3‑16),第二外壳(3‑3‑4)顶面开设供螺纹杆(3‑3‑13)移动的外壳槽(3‑3‑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拇外翻矫正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杆(3‑3‑7)上设两个第二凸台(3‑3‑14),两个第二凸台(3‑3‑14)分别位于第二支撑体(3‑3‑8)的两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拇外翻矫正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杆(3‑1‑10)上设两个第一凸台(3‑1‑8),两个第一凸台(3‑1‑8)分别位于第一支撑体(3‑1‑11)的两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