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水陆两栖车的车体,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行走机构和气密机构;
所述行走机构设置在所述车架上,用于在陆地上支撑和驱动所述车架移动;
所述气密机构包括:气密悬架、调节组件和气囊组件;
所述气密悬架能够包围在所述车架的外侧;
所述气密悬架与所述车架通过所述调节组件连接;所述调节组件的一端与所述车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气密悬架铰接;所述调节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气密悬架相对所述车架上下运动;
所述气密悬架包括:前悬架、后悬架、左悬架和右悬架;
所述左悬架的前端与所述前悬架的左端连接;所述左悬架的后端与所述后悬架的左端连接;所述右悬架的前端与所述前悬架的右端连接;所述右悬架的后端与所述后悬架的右端连接;
所述前悬架、所述后悬架、所述左悬架和所述右悬架之间的连接为柔性连接;
所述气密悬架与所述车架之间设置有密封构件;所述密封构件沿所述气密悬架与所述车架的外缘设置,用于密封所述气密悬架与所述车架之间的空间;
所述气囊组件被分隔成多个独立的气囊;所述气囊组件包括:前气囊、后气囊、左气囊和右气囊;所述前气囊、所述后气囊、所述左气囊和所述右气囊分别固定在所述前悬架、所述后悬架、所述左悬架和所述右悬架的下端;
所述气囊组件、所述气密悬架与所述车架的形成下端开口的浮箱腔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车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密机构的前端设置有前水翼构件;所述前水翼构件与所述气密机构铰接,其铰接点位于所述前气囊的前方;所述前水翼构件能够相对所述气密机构沿前后方向摆动;
所述前水翼构件的上侧与所述前气囊固定连接,所述前气囊充放气,能够带动所述前水翼构件摆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车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密机构的后部设置有后水翼构件;所述后水翼构件与所述气密机构铰接,其铰接点位于所述后气囊的前方;所述后水翼构件能够相对所述气密机构沿前后方向摆动;所述后水翼构件的上侧与所述后气囊固定连接,所述后气囊充放气,能够带动所述后水翼构件摆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车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推进机构与所述前悬架铰接,能够相对所述前悬架沿前后方向摆动;
所述前置推进机构与所述前悬架之间设置有液压油缸,用于控制所述前置推进机构的摆动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车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中推进机构还包括:后置推进机构;
所述后置推进机构包括;拨水轮组件和浮力组件;
所述拨水轮组件的前端与所述后悬架铰接,能够相对所述后悬架前后摆动;
所述浮力组件固定地设置在所述拨水轮组件上,用于通过其在水中产生的浮力使所述拨水轮组件摆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车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四个调节构件;
所述前悬架与所述车架之间左右对称地设置有两个所述调节构件;
所述后悬架与所述车架之间左右对称地设置有两个所述调节构件;
所述调节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调节油缸;
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车架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前悬架或所述后悬架铰接;
所述调节油缸的一端与所述车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铰接;所述调节油缸伸缩,驱动所述第一连杆相对所述车架摆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车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推进机构包括:推进支架、驱动轴辊和拨水叶片;
所述推进支架固定地设置在所述前悬架上;
所述驱动轴辊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推进支架上;
所述拨水叶片固定地设置在所述驱动轴辊上;
所述驱动轴辊被驱动转动,带动所述拨水叶片拨水,推动所述车架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车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悬架、所述后悬架、所述左悬架和所述右悬架之间通过橡胶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车的车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悬浮机构;
所述悬浮机构包括:悬架支座、驱动油缸、第一悬臂、第二悬臂、减震油缸、悬浮支座和浮筒;
所述悬架支座的一端与所述车架铰接,能够相对所述车架转动;
所述驱动油缸的一端与所述车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悬架支座铰接;所述驱动油缸伸缩,用于驱动所述悬架支座相对所述车架摆动;
所述第一悬臂的一端与所述悬架支座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悬浮支座铰接;
所述第二悬臂的一端与所述悬架支座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悬浮支座铰接;
所述减震油缸的一端与所述悬臂支座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悬臂铰接;
所述悬架支座、所述第一悬架、所述第二悬架和所述悬浮支座形成平行四杆机构;
所述第一悬臂位于所述第二悬臂的上方;
所述减震油缸伸缩,能够驱动所述第二悬臂和所述第一悬臂相对所述悬架支座摆动,进而驱动所述悬浮支座上下移动;
所述浮筒固定地设置在所述悬浮支座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车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为密封构件,使所述车架的上侧与所述车架的下侧被密封隔离;
所述车架的上侧固定地设置有辅助气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