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水体藻类污染净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方法步骤,a,制作网状的过滤箔,首先通过利用辊轴压制出片状铜箔,通过等离子对铜箔进行轻度控制厚度,整体厚度控制在2‑12mm,再进行均匀打孔,网孔控制0.3‑0.8mm;
b,用浸渍法在过滤网箔上表面负载活性炭;
c,将制作好的过滤箔的四个边角加设浮球,然后将整个过滤箔翻撒在污染水体的表面,并投加浓度0.07mg/L的臭氧,整体按照每1000平方米投放1.5L的比例进行投放臭氧,进行充分的吸附过滤;
d,配置化学反应溶剂,然后将配好的化学反应溶剂倒入需净化的污染水体内部,倒入的比例按体积为1:2800,使其进行充分的混合反应12‑26小时;所述化学反应溶剂包括吸附催化反应溶液和吸附净化混合溶液,所述吸附催化反应溶液重量百分浓度在60‑85%,选择聚硅硫酸铝、聚合氯化铝、硫酸铝、聚硅硫酸铁、聚硅氯化铁水溶液通过按照2:3:1.25:0.8:
0.75的比例进行充分混合而成;所述吸附净化混合溶液包括5‑10份的次氯酸钙、7‑15份的硫酸铜、6‑12份的高猛酸钾 、5‑10份的氯化铁、2‑5份的氯酸钠、4‑8份的硝酸铜、3‑6份的氯化铜、2‑4份的硫酸锌、5‑10份的硝酸镍、7‑13份的高锰酸钠、4‑7份的硫酸镁;所述吸附净化混合溶液制作工艺步骤如下:
S1、将所述吸附净化混合溶液的原料按照重量克数称取;
S2、对原料干燥及破碎,首先进行干燥,然后进行原料分类分批送入粉碎机,使用120‑
230目筛网进行粉碎;
S3、配置浓度为70%~80%的乙醇作为溶剂,将其倒入并与原料混合,然后充分浸渍2‑
4小时后进行混合搅拌,控制温度达到78℃,时间控制在2.5小时以内;
S4、混合完成后,停止搅拌,进行高温消毒,温度控制在75‑90℃,持续5‑12分钟,高温消毒后,再进行紫外线消毒;
S5、用pH为8的碱性硫酸铜溶液倒入完成混合后的材料中,然后稀释到20‑48%重量的浓度,高温进行加热,控制110℃,挥发溶液中的乙醇溶剂,即得加工的吸附净化混合溶液;
e,制作微生物薄膜,将吸附过后的过滤箔收取后,将微生物薄膜覆盖在污水区的表面,利用微生物薄膜进行去除藻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体藻类污染净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净化混合溶液包括10份的次氯酸钙、15份的硫酸铜、12份的高猛酸钾 、10份的氯化铁、5份的氯酸钠、8份的硝酸铜、6份的氯化铜、4份的硫酸锌、10份的硝酸镍、13份的高锰酸钠、7份的硫酸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体藻类污染净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薄膜包括好氧薄膜、厌氧薄膜和复合薄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体藻类污染净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中,根据针对藻类的喜氧和厌氧情况进行选择使用微生物薄膜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