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混凝土排水路面,包括混凝土预制板块、传力杆、地枕梁、排水槽,其由若干混凝土预制板块拼接铺设而成,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混凝土预制板块通过传力杆连接固定,地枕梁设于相邻两块混凝土预制板块拼接处的下底面,排水槽成间隔设置于由混凝土预制板块拼接而成的路面下底面;
所述混凝土预制板块为矩形板块,其上表面设有若干竖向的排水孔,四周端面设有若干传力杆连接孔、传力杆让位孔,两侧端面设有若干纵向预留孔道,预留孔道贯穿至两侧端面;
排水孔竖向延伸至纵向预留孔道,与纵向预留孔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排水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杆包括连接杆、螺栓、螺母,连接杆包括水平横杆和竖向圆弧壁,螺栓上设有环形的螺栓套,螺母上设有环形的螺母套;
螺栓连接螺母后,螺栓套与螺母套形成一个锁合内腔,所述连接杆上的竖向圆弧壁置于锁合内腔内,每个锁合内腔分别放置入两根连接杆的竖向圆弧壁,连接杆的水平横杆连接传力杆连接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凝土排水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预制板块内部还设有若干预应力钢丝,所述地枕梁下表面设有混凝土预制短管桩。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凝土排水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设有截面形状为U型的排水通道,排水槽标高和材质与地枕梁相同。
5.一种混凝土预制板块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根据当地降雨量和路面排水量的要求,设计路面中排水孔洞的大小、数量,梅花形布置在下部纵向预留孔道的上方;
b.根据路面设计的纵向曲线(路面延伸方向),在纵坡变化处和水平路段分段横向设置排水槽;
c.根据路面刻纹的要求,铣出相应凸纹的钢模板,然后根据竖向排水孔的大小、数量和位置在钢模板上面相应的位置焊接相应的圆钢;
d.将上面层钢模板翻转放置在下,而底部预应力筋布置在上的方式浇筑混凝土预制板块并振捣密实,养护达到1.2Mpa后在上部再合上一块钢模板,将混凝土预制板块连同模板和预应力筋台座一同翻转180°,拆除上部模板和侧面模板;
e.养护达到设计强度后,放张预应力筋,运输至现场吊装混凝土预制板块。
6.一种混凝土排水路面的施工、修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混凝土路面进行编号分块,采用预制吊装施工,在混凝土预制板块预制中采用先张法置入预应力钢丝;
a.首先,根据路面的设计要求和预应力钢丝混凝土预制板块的材料性能将路面进行分块编号;
b.张拉预应力钢丝,根据分块编号预制混凝土预制板块,精确预留纵向传力杆的孔洞位置;
c.在填筑好的土路基或碎石垫层中埋置地枕梁,精确控制地枕梁的顶面标高与填筑路基的平整;
d.吊装第一块混凝土预制板块,使混凝土预制板块两端正好搁置于横向的地枕梁上;
e.将防锈处理的传力杆一端插入传力杆连接孔中,起吊第二块混凝土预制板块沿纵向向第一块混凝土预制板块推进,使传力杆的另一端插入第二块混凝土预制板块的传力杆连接孔中,通过螺栓、螺母锁合相邻混凝土预制板块的传力杆,来连接固定相邻的混凝土预制板块。
f.排水槽成间隔设置于由混凝土预制板块拼接而成的路面下底面,并处于相邻两块混凝土预制板块的拼接缝处,排水槽U型的排水通道承接从纵向预留孔道排出的积水;
g.地枕梁设置于相邻两块混凝土预制板块的拼接缝处;
H.以上述方法循环吊装全部混凝土预制板块,再用路面灌缝材料灌缝后即可开放交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凝土排水路面的施工、修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地枕梁上灌注防水胶泥材料,与纵向预留孔道的最低点相平,防止水流下渗侵入路基。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凝土排水路面的施工、修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混凝土预制板块的纵向预留孔道对接采用钢管连接,在钢管上涂满防水、防锈材料。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凝土排水路面的施工、修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枕梁下表面设有混凝土预制短管桩。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凝土排水路面的施工、修补方法,其特征在于:路面需要修补时,使用新的混凝土预制板块直接更换破损的混凝土预制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