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纳米交联小球制备聚合物纳米孔隙增透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1)纳米交联小球的制备:以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主要单体、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采用核壳乳液聚合方法制备出具有蓝光的苯丙乳液,其中核层的单体是苯乙烯(St),组成壳层的是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和二乙烯基苯(DVB),壳层具有交联结构,将乳液放在培养皿中干燥,得到纳米级别的苯丙乳胶粒子,即纳米交联小球;(2)将步骤(1)得到的纳米交联小球溶于甲苯溶液,并利用超声分散,得到分散液;(3)向步骤(2)分散液中加入硅橡胶,并将硅橡胶溶解在分散液中,并超声分散,得到硅橡胶溶液;(4)将透明基片清洗并干燥后,将步骤(3)中制得的溶液均匀涂覆于基片上,并干燥,然后将基片放入水中进行水洗去除纳米交联小球,即得到聚合物纳米孔隙增透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交联小球制备聚合物纳米孔隙增透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交联小球制备方法具体如下:a .预乳化:将占苯乙烯总质量10%的苯乙烯和乳化剂溶于水,在75℃下水浴30min,同时搅拌;b.成核反应:预乳化完成后向其中加入占引发剂总质量1/3的引发剂,同时调节pH在9-10,反应30min;c.加入剩余单体与引发剂:将剩余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和二乙烯基苯滴加至步骤b制得的溶液中,同时滴加剩余引发剂,控制pH为9-10;待剩余单体与引发剂滴加完毕后升温至80℃保温3-4h,期间会有蓝光产生,然后干燥后即得到纳米交联小球;其中苯乙烯与甲基丙烯酸丁酯质量比为14:16;交联剂的质量与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丁酯两者总质量之比为7:10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纳米交联小球制备聚合物纳米孔隙增透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乳化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所述乳化剂的质量与St和BMA两者总质量之比为2~4:50,所述的引发剂为5%过硫酸铵溶液,所述引发剂质量与St和BMA两者总质量之比为0.3~0.5:100。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纳米交联小球制备聚合物纳米孔隙增透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剩余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和二乙烯基苯滴加速度为4滴/5秒,剩余的引发剂的滴加速度为4滴/5分钟。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交联小球制备聚合物纳米孔隙增透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硅橡胶制备方法为:提纯:将PDMS溶于四氢呋喃,充分搅拌后静置,得到PDMS的四氢呋喃溶液,然后加入甲醇,搅拌下,PDMS即析出,静止后,倒掉上层溶剂,并干燥;硫化:将上述提纯好的PDMS在110℃下真空脱水2h,然后加入甲基三丁酮肟基硅烷和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0min后加入催化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继续真空搅拌30min,即制得硅橡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纳米交联小球制备聚合物纳米孔隙增透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提纯时PDMS的四氢呋喃溶液与甲醇的体积比为1:2,所述PDMS的四氢呋喃溶液能够成滴滴下;硫化时,PDMS、甲基三丁酮肟基硅烷D-30和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的质量之比
为100:7:1,加入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量占PDMS质量的0.1-0.5%。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交联小球制备聚合物纳米孔隙增透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硅橡胶溶液中纳米粒子、硅橡胶与甲苯的质量之比为1~3:200:1200~2400。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交联小球制备聚合物纳米孔隙增透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的涂覆采用旋涂的方法,使用匀胶机旋涂时间为30s,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10s,转速为300r/min,第二阶段20s,转速为500r/min。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交联小球制备聚合物纳米孔隙增透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洗去除纳米交联小球采用超声洗涤25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