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全周期工程项目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工程完成进度日统计策略,统计每位工作人员的每日工程完成进度;
根据每位工作人员的工程完成进度,人工统计出工程完成进度,记为人工统计信息;
使用进度采集装置采集墙面工程完成进度信息;
获取进度采集装置进行采集进度操作的采集位;
根据墙面的长度和高度信息,以及墙面已完成部分的占比,形成采集策略;
通过采集策略获取工程完成进度信息,记为设备统计信息;
将人工统计信息与设备统计信息进行对照核验;
根据对照核验结果,保留真实进度完成信息;
于工程进行的每日获取工程的真实进度完成信息,直至工程结束;
所述采用工程完成进度日统计策略,统计每位工作人员的每日工程完成进度,具体为:获取工程已完成部分占整个工程的比值,作为工程完成进度;
于每日工作结束时,获取每位工作人员的工程完成进度;
所述根据每位工作人员的工程完成进度,人工统计出工程完成进度,记为人工统计信息,具体为:将完成同一工程的工作人员划分为一组;
根据同一组中每位工作人员的工程完成进度,计算得出一个工程每日的工程完成进度,记为人工统计信息;
所述获取进度采集装置进行采集进度操作的采集位,包括:人工获取墙面的长度和高度,记为人工长度和人工高度;
通过人工长度,获取墙面底边中点所在位置;
过墙面底边中点所在位置,作垂直于墙面的垂线,记为位置参考垂线;
获取进度采集装置由水平方向向上转动的最大角度,记为α;
获取进度采集装置由水平方向分别向两侧转动的最大角度,记为β;
将人工长度记为B,人工高度记为C;
计算C÷tanα,将所得结果向上取整并记为D;
计算B÷2÷tanβ,将所得结果向上取整并记为E;
比较D与E,若D≥E,则将位于位置参考垂线上且与墙面距离为D的位置,作为进度采集装置进行采集进度操作的采集位;
若E>D,则将位于位置参考垂线上且与墙面距离为E的位置,作为进度采集装置进行采集进度操作的采集位;
所述获取进度采集装置进行采集进度操作的位置,还包括:控制进度采集装置于采集位分别向两侧和上下四个方向连续采集墙面图像,当进度采集装置分别以四个方向转动到最大角度时,停止采集图像,并将采集所得的图像记为范围判定图像;
对每个方向上的范围判定图像进行分析;
若每个方向上的范围判定图像中皆能检测到墙面的边缘线,则记录当前采集位;
若存在某个方向上的范围判定图像未检测到墙面的边缘线,则进行墙面长度和高度再测量策略,并重新设定位置参考垂线和采集位;
通过测距装置,采集墙面的长度信息和高度信息,分别记为设备长度和设备高度;
将设备长度记为F,设备高度记为G;
计算G÷tanα,将所得结果向上取整并记为H;
计算F÷2÷tanβ,将所得结果向上取整并记为J;
根据设备长度,获取墙面底边中点所在位置;
过墙面底边中点所在位置,作垂直于墙面的垂线,记为位置参考垂线;
比较H与J,若H≥J,则将位于位置参考垂线上且与墙面距离为H的位置,作为进度采集装置进行采集进度操作的采集位;
若J>H,则将位于位置参考垂线上且与墙面距离为D的位置,作为进度采集装置进行采集进度操作的采集位;
所述根据墙面的长度和高度信息,以及墙面已完成部分的占比,形成采集策略,包括:获取人工统计信息中当前工程完成进度,以百分比形式记为K;
若每个方向上的范围判定图像中皆能检测到墙面的边缘线,则选取人工长度和人工高度作为划定长度和划定高度;
若存在某个方向上的范围判定图像未检测到墙面的边缘线,则选取设备长度和设备高度作为划定长度和划定高度;
将划定长度和划定高度分别记为L和M;
计算L×K÷4,将所得结果记为N;
计算M×K÷4,将所得结果记为P;
于墙面上,每隔N长度,作一条垂直于墙面上下两边的垂线;
于墙面上,每隔P长度,作一条垂直于墙面两侧边的垂线;
所作垂线将墙面划分成若干区域,于每个区域内任取一点作为采集点;
所述通过采集策略获取工程完成进度信息,记为设备统计信息,包括:根据墙面上所划分成的若干区域,任选其中非相邻的4行区域;
于所选取的4行区域中,分别每隔3个采集点,每隔2个采集点,每隔1个采集点和每隔0个采集点,选取一个采集点,记为选取采集点;
于每隔3个采集点的选取采集点采集墙面图像,记为三间隔图像;
于每隔2个采集点的选取采集点采集墙面图像,记为二间隔图像;
于每隔1个采集点的选取采集点采集墙面图像,记为一间隔图像;
于每隔0个采集点的选取采集点采集墙面图像,记为零间隔图像;
提取每张间隔图像所包含信息,判断该间隔图像所对应的区域是否为完成工作的区域;
若间隔图像所对应的区域为完成工作的区域,则将该间隔图像记为有效间隔图像;
计算所有三间隔图像中的有效间隔图像数量在三间隔图像总数量的占比,记为V;
计算所有二间隔图像中的有效间隔图像数量在二间隔图像总数量的占比,记为W;
计算所有一间隔图像中的有效间隔图像数量在一间隔图像总数量的占比,记为X;
计算所有零间隔图像中的有效间隔图像数量在零间隔图像总数量的占比,记为Y;
将所得的V、W、X和Y作为设备统计信息;
所述将人工统计信息与设备统计信息进行对照核验,包括:分别计算V、W、X和Y减去K的结果;
若所得结果皆为正数或0,则将人工统计信息记为真实进度完成信息;
若存在所得结果为负数,则采取第二采集策略;
所述若存在所得结果为负数,则采取第二采集策略,包括:控制进度采集装置于采集位,采集每个采集点的图像信息,记为采集点图像;
提取采集点图像所包含信息,判断该采集点图像所对应的区域是否为完成工作的区域;
若采集点图像所对应的区域为完成工作的区域,则将该采集点图像记为有效采集点图像;
若采集点图像所对应的区域为未完成工作的区域,则将该采集点图像记为无效采集点图像;
统计所有有效采集点的数量,记为Q;
统计所有采集点图像的数量,记为R;
计算Q与R的比值,记为S;
将S作为设备统计信息,并与人工统计信息进行对照核验;
所述将S作为设备统计信息,并与人工统计信息进行对照核验,具体为:计算S减K的结果;
若所得结果为正数或0,则将人工统计信息记为真实进度完成信息;
若所得结果为负数,则将所得结果记为T;
计算T与S的比值,将所得结果记为U;
若U小于等于5%,则将人工统计信息记为真实进度完成信息;
若U大于5%,则将设备统计信息记为真实进度完成信息。
2.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全周期工程项目管理方法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人工统计信息采集模块:统计每位工作人员的每日工程完成进度;
进度采集装置:包括相机和旋转电机,用于获取每个区域中采集点的图像;
测距装置:自动获取墙面的长度和高度;
区域划分模块:通过长度数据和高度数据,制定区域划分策略,将墙面划分成若干区域;
图像识别模块:根据采集图像,识别判断某区域是否为完成工作的区域;
数据处理中心:处理计算所获取的数据,获取设备统计信息,对比人工统计信息与设备统计信息,获取真实进度完成信息;
数据存储模块:存储保留工程全周期的真实进度完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