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提升医疗金属零件硬度的热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该热处理工艺设计有热处理设备(1)、设置在热处理设备(1)上的热处理控制器(11)、渗碳淬火箱(12)和移动底板(2)、搭载在热处理控制器(11)内的热处理智能控温系统以及分别安装在渗碳淬火箱(12)前后两内壁并与热处理智能控温系统相配合的平衡感温组件(3),且平衡感温组件(3)位于靠近移动底板(2)一侧;
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预处理,对待处理的零件进行预处理;
S2.渗碳,对预处理后的零件进行渗碳处理;
S21.将预处理后的零件放置在移动底板(2)上,然后热处理设备(1)带动移动底板(2)传送至渗碳淬火箱(12)下端;
S22.热处理智能控温系统控制渗碳淬火箱(12)开启升温作用;
S23.平衡感温组件(3)对渗碳淬火箱(12)内的升温数据进行采集,然后传输至热处理智能控温系统,热处理智能控温系统根据接收到的升温数据对渗碳淬火箱(12)的升温速率进行智能调控;
S24.在渗碳淬火箱(12)内温度上升至900℃~950℃后,进行渗碳处理,使得碳原子渗入预处理后零件的表层;
S25.平衡感温组件(3)对渗碳淬火箱(12)内的温度保持数据进行采集,然后传输至热处理智能控温系统,热处理智能控温系统根据接收到的温度保持数据对渗碳淬火箱(12)的温度均衡进行智能调控;
S3.淬火,对渗碳后的零件进行快速冷却;
S4.低温回火,在150℃~250℃之间对淬火后的零件进行低温回火;
S5.后处理,对低温回火后的零件进行后处理,以使低温回火后的零件能够满足精确的尺寸和表面要求;
S6.检验,对后处理后的零件进行质量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医疗金属零件硬度的热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感温组件(3)包括嵌接在渗碳淬火箱(12)内壁上的平衡感温条(31),所述平衡感温条(31)内开设有感温腔(32),所述感温腔(32)左右两内壁均固定连接有感温形变条(33),两个所述感温形变条(33)相靠近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距离感应触块(4),所述感温形变条(33)内填充有热胀填料(34),所述感温形变条(33)远离距离感应触块(4)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与距离感应触块(4)相配合的距离感应片(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升医疗金属零件硬度的热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处理智能控温系统包括有智能控温数据处理单元,所述智能控温数据处理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有升温计时单元、距离采集单元和距离差值单元,所述智能控温数据处理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有智能控温单元和渗碳调控单元;
所述升温计时单元的输入端与设置在热处理设备(1)内的计时器信号连接,所述距离采集单元的输入端与距离感应片(41)信号连接,所述距离差值单元的输入端与距离采集单元信号连接,所述智能控温单元的输入端与设置在渗碳淬火箱(12)内的电热结构信号连接,所述渗碳调控单元的输入端与安装在热处理设备(1)后端的渗碳结构信号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提升医疗金属零件硬度的热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控温数据处理单元的输入端还连接有升温触发单元,所述升温触发单元的输入端与距离感应触块(4)信号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提升医疗金属零件硬度的热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形变条(33)远离距离感应触块(4)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触发抵柱(5),所述感温形变条(33)靠近距离感应触块(4)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联动抵柱(51),所述感温形变条(33)左右两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套设在触发抵柱(5)和联动抵柱(51)之间的辅助弹性件(5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提升医疗金属零件硬度的热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控温数据处理单元的输入端还连接有失衡触发单元,所述失衡触发单元的输入端与触发抵柱(5)信号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提升医疗金属零件硬度的热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控温数据处理单元的输出端还连接有填料含量调控单元,所述填料含量调控单元的输出端与设置在热处理设备(1)后端的填料泵信号连接,所述填料泵的输出端通过耐高温管道与感温形变条(33)相接通,所述填料泵的输入端与设置在热处理设备(1)后端的填料存储器信号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提升医疗金属零件硬度的热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控温数据处理单元的输出端还连接有异常警报单元和控温数据输出单元,所述异常警报单元的输出端与设置在热处理设备(1)上的警报器信号连接,所述控温数据输出单元的输出端与设置在热处理控制器(11)上的数据接口信号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