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层状硬质聚氨酯泡沫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方法包括:S100、分别制备A1组分、A2组分,以及B组分;
S200、将所述A1组分与所述B组分在第一高压机中混合搅拌均匀,获得第一混合物;
S300、将所述A2组分与所述B组分在第二高压机中混合搅拌均匀,获得第二混合物;
S400、将作为上下表层的所述第一混合物和作为中间层的所述第二混合物层叠交替地浇注至模具中并发泡成型,获得三层结构的所述层状硬质聚氨酯泡沫;
其中,所述A1组分包括聚酯多元醇和阻燃剂,所述A2组分包括聚酯多元醇和填料,所述B组分包括异氰酸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00中,所述A1组分通过如下步骤制备:S110、将制备所述A1组分所需的原料以800rpm至1200rpm的速度,进行时间为0.5h‑1h的搅拌混合,静置消泡0.5h‑1h,获得所述A1组分;
在S100中,所述A2组分通过如下步骤制备:S120、将制备所述A2组分所需的原料以400rpm至600rpm的速度,进行时间为1h‑1.5h的搅拌混合,静置消泡0.5h‑1h,获得所述A2组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1组分具体包括:聚酯多元醇:40质量份‑50质量份;
端羟基超支化聚酯:15质量份‑20质量份;
阻燃剂:10质量份‑15质量份;
发泡剂:4质量份‑8质量份;
表面活性剂:2质量份‑4质量份;
乙二醇:2质量份‑4质量份;
催化剂:0.5质量份‑1质量份;
扩链剂:0.5质量份‑1质量份;
所述A2组分具体包括:聚酯多元醇:45质量份‑50质量份;
端羟基超支化聚酯:15质量份‑20质量份;
填料:8质量份‑12质量份;
发泡剂:4质量份‑8质量份;
表面活性剂:2质量份‑4质量份;
乙二醇:2质量份‑4质量份;
催化剂:0.5质量份‑1质量份;
扩链剂:0.5质量份‑1质量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剂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或其组合:偶氮化合物发泡剂、磺酰肼类化合物发泡剂、亚硝基化合物发泡剂;和/或所述表面活性剂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或其组合:脂肪酸碱金属盐表面活性剂、脂肪酸胺盐表面活性剂、硅氧烷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和/或所述催化剂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或其组合:双(2‑吗啉二乙基)醚、五甲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二胺、N,N‑二甲基环己胺;和/或所述扩链剂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或其组合: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1 ,2,5‑戊三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剂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或其组合:无机阻燃剂、磷卤阻燃剂、有机磷阻燃剂;和/或所述填料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或其组合:玻璃粉、氧化硅、氧化锆、氧化铝。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200中,以质量计,所述A1组分与所述B组分的混合比例为1:(1.5‑1.6);和/或在S300中,以质量计,所述A2组分与所述B组分的混合比例为1:(1.5‑1.6)。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层状硬质聚氨酯泡沫中,以所述第一混合物形成上表层和下表层,以所述第二混合物形成中间层,所述上表层、所述中间层和所述下表层之间的厚度比为1:(1.4‑1.8):(0.8‑1.2);和/或在S400之后,所述加工方法还包括:S500、将所述层状硬质聚氨酯泡沫置于90℃至100℃的温度条件下熟化12h至18h。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剂为通过以下步骤制备的复合阻燃剂:S501、将蒙脱石、氯化铝和盐酸在水中混合均匀,获得蒙脱石悬浊液;
S502、将十八烷基甲苯磺酸钠、硬脂基三甲基氯化铵、己二酸二铵盐、聚山梨酯、磷酸三乙酯和植物油在水中混合并乳化均匀,获得磷酸三乙酯乳浊液;
S503、向所述蒙脱石悬浊液料中滴加所述磷酸三乙酯乳浊液并同步搅拌,滴加完毕后乳化均匀,获得复合阻燃浆料;
S504、向所述复合阻燃浆料中滴加碱性溶液并同步搅拌,直至所述复合阻燃浆料的pH值达到11至12,静置陈化,对固形物进行过滤,洗涤,烘干,煅烧,获得所述复合阻燃剂。
9.一种层状硬质聚氨酯泡沫,其特征在于,所述层状硬质聚氨酯泡沫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工方法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