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水性聚氨酯粘合剂,其特征在于:包括A组分和B组分;
所述A组分按重量份数由以下原料构成:
甲苯二异氰酸酯(TDI)15~18份;
聚酯多元醇25~30份;
二羟甲基丙酸0.5~1份;
三乙胺0.5~0.8份;
乙二胺0.5~1份;
氮甲基吡咯烷酮8~10份;
环氧树脂8~10份;
丙酮5~10份;
去离子水50~60份;
所述B组分为覆膜明胶颗粒与无水乙醇的混合物;所述覆膜明胶颗粒与无水乙醇按照重量分数的比例为1:1;
所述B组分的添加量按照重量比为A组分的8~12%;
所述覆膜明胶颗粒材质为骨明胶;所述覆膜明胶颗粒内部为多孔结构体;
所述覆膜明胶颗粒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1:采用酒精灯将一定含量的去离子水加热至50~55℃,并将清洗后的明胶条直接置于加热后的去离子水中,在48℃左右水浴搅拌至明胶条完全融化制得明胶溶液;
A2:将制得的4/5明胶溶液自然冷却至30~32℃后,向明胶溶液中滴加戊二醛溶液,采用水浴保温的方式使明胶溶液与戊二醛交联反应30min,交联反应后撤出水浴保温设备并自然冷却至室温环境;
A3:将自然冷却后的反应物置于‑8℃~‑5℃低温环境下冷冻1.5~2天,并于‑5℃~‑2℃低温环境下冷风脱水3~4h后制得明胶海绵,将明胶海绵置于高速剪切机中高速剪切为合适的粒径即为明胶颗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性聚氨酯粘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膜明胶颗粒的制备工艺还包括以下步骤:A4:将剪切后的明胶海绵置于流化床中,并将剩余1/5明胶溶液采取底喷的方式喷覆于明胶海绵表面,自然冷却凝固后即为覆膜明胶颗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性聚氨酯粘合剂,其特征在于:其中A2中采用的4/5明胶溶液交联前采用改性淀粉共混处理;
所述改性淀粉的添加量为明胶溶液的8~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性聚氨酯粘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淀粉为乙酰基、羟丙基改性的马铃薯、木薯、玉米淀粉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水性聚氨酯粘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A1中去离子水与明胶条按照重量比为10:1~1.5;
所述A2中戊二醛溶液添加量为明胶溶液的1.6~2%;
所述戊二醛溶液浓度为5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性聚氨酯粘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明胶颗粒覆膜前与氧化钙粉末混合;
所述氧化钙粉末为高温煅烧后通过球磨机研磨制得的粉末;所述氧化钙粉末粒径为5~6μm;所述氧化钙粉末添加量为明胶颗粒的15~25%。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水性聚氨酯粘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膜明胶颗粒的粒径为10~12μm。
8.一种水性聚氨酯粘合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性聚氨酯粘合剂的制备工艺适用于上述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水性聚氨酯粘合剂,包括以下步骤:S1:将干燥处理后的聚酯多元醇装入配有温度计、搅拌器的三口烧瓶中,并加入计量好的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于65~70℃缓慢添加环氧树脂与丙酮的混合溶液后加热反应2h左右;
S2:向反应完成后的混合物中滴加溶有二羟甲基丙酸的氮甲基吡咯烷酮,并控制温度恒温在55~60℃发反应2h后得到预聚体;
S3:控制预聚体温度维持在40~60℃之间,向预聚体中加入三乙胺和去离子水进行成盐反应,搅拌0.5min后添加乙二胺进行扩链反应,分散10min后即制得A组分;
S4:将A组分通入搅拌釜中,并将按照分量称取覆膜明胶颗粒和无水乙醇,控制搅拌釜转速240~360r/min进行搅拌混合10~12min,搅拌完成后即可通过涂覆辊涂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