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蓄电池充放电状态监测、记忆方法及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监测模块,其与记忆判断模块以及控制模块相连接,用以实时监测各个蓄电池的剩余电量,充电时间,放电时间,储电容量,并将检测的数据存储进其内部预设的蓄电池参数矩阵U(K,I,C,tc,ts),其中,K表示蓄电池编号,I表示蓄电池实际剩余电量,C表示蓄电池实际储电容量,tc表示达到设定充电标准实际充电时间,ts表示达到设定放电标准实际放电时间;并将蓄电池蓄电池参数矩阵U(K,I,C,tc,ts)发送至记忆判断模块;
记忆判断模块,其与所述监测模块及控制模块相连接,用以接收监测模块发出的蓄电池参数矩阵U(K,I,C,tc,ts)信息,按照所接受信息判定蓄电池的初始性能等级,其内部设置有初始性能等级矩阵P(P1,P2,P3,P4,P5),其中,P1表示第一性能等级矩阵,P2表示第二性能等级矩阵,P3表示第三性能等级矩阵,P4表示第四性能等级矩阵,P5表示第五性能等级矩阵;随着等级增加蓄电池性能下降;对于第i性能等级矩阵Pi(Pi1,Pi2),i=1,2,3,4,5,其中Pi1表示预设放电标准,Pi2表示预设充电标准;蓄电池第一次使用时,所述监测模块向控制模块发出初始测定信号,对蓄电池进行初始判定,获取蓄电池初始信息矩阵U0(K,C0,TC0,TS0),其中K表示蓄电池信号,C0表示第一次测定蓄电池容量,TC0表示第一次测定电量从0充满所需时间,TS0表示第一次测定电量从充满释放至0所需时间;
判定时,预设有初始判定参数Q1,Q2,Q3,Q3,Q5;并用以下公式计算每一个蓄电池的蓄电池性能参数Q,将所述蓄电池性能参数Q与所述初始判定参数比较判定蓄电池性能等级;
式中,ts0表示所有蓄电池第一次平均放电时间,tc0表示所有蓄电池第一次平均充电时间,C0表示所有蓄电池初始平均储存容量;
所述记忆判断模块还根据预设时间间隔判定蓄电池老化等级,根据蓄电池老化情况重新判定蓄电池性能等级并分组;
所述记忆判断模块进行第i次老化判定时,所述记忆判断模块将接收到的蓄电池参数信息储存在第i次初始标准矩阵U0i(K,C0i,TC0i,TS0i),其中,i表示序号,i=1,2,3...n;K表示蓄电池编号,C0表示第i次判定时蓄电池储电容量,TC0表示第i次判定时,蓄电池充电达到对应充电标准所需充电时间,TS0表示第i次判定时蓄电池放电达到对应放电标准时所需放电时间,判定蓄电池老化等级且重新判定电池性能等级,首先,按照以下公式计算蓄电池老化参数F,式中,Fi表示第i次检查电池老化等级,i=1,2,3,...n,C表示实际蓄电池储电容量,CO1表示第1次初始蓄电池容量,tc表示实际充电时间,TC01表示第一次初始充电时间,ts表示实际放电时间,TSO1表示第一次初始放电时间;
记忆判断模块内部预设有蓄电池老化参数对比指标F0以及预设波动参量F01;
当F>F0时,表示该蓄电池已超过预设老化上限,无法满足使用要求,需要更换蓄电池;
当F
当F
控制模块,其用以接收所述记忆判断模块发出的信息,根据所述记忆判断模块发出的信息控制蓄电池各个性能组的充电过程及放电过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充放电状态监测、记忆方法及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忆判断模块在判定蓄电池性能等级时,将所述蓄电池性能参数Q与所述初始判定参数Q1,Q2,Q3,Q4,Q5比较,当Q≤Q1时,该蓄电池初始性能属于第一性能等级,将其划分进蓄电池第一性能组,蓄电池第一性能组放电标准为P11+Q/3,充电标准为p12+Q/3;
当Q1<Q≤Q2时,该蓄电池初始性能属于第二性能等级,将其划分进第二性能组,第二性能组等级放电标准为P21+Q/3,充电标准为P22+Q/3;
当Q2<Q≤Q3时,该蓄电池初始性能属于第三性能等级,将其划分进第三性能组,第三性能组放电标准为P31+Q/3,充电标准为P32+Q/3;
当Q3<Q≤Q4时,该蓄电池初始性能属于第四性能等级,将其划分进蓄电池第四性能组,蓄电池第四性能组放电标准为P41+Q/3,充电标准为P42+Q/3;
当Q4<Q≤Q5时,该蓄电池初始性能属于第五性能等级,将其划分进蓄电池第五性能组,蓄电池第五性能等级放电标准为P51+Q/3,充电标准为P51+Q/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蓄电池充放电状态监测、记忆方法及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忆判断模块其内部设置有判断周期T0,每隔T0时间将蓄电池实际参数与蓄电储初始参数对比进行老化判定,将该次判定定义为地i次老化判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蓄电池充放电状态监测、记忆方法及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忆判断模块根据电池老化情况,以新的标准划分蓄电池性能等级,并将其定义为第i次判定蓄电池性能等级,按照以下公式计算第i次老化判定蓄电池性能等级参数QSi,i=1,2,3,...n;
式中,Fi表示第i次检查电池老化等级,C表示实际蓄电池储电容量,CO1表示第1次初始蓄电池容量,tc表示实际充电时间,TC01表示第一次初始充电时间,ts表示实际放电时间,TSO1表示第一次初始放电时间,ts0i表示以第i次检测为起点,在时间间隔T0内,所有蓄电池达到对应等级的放电标准所需平均放电时间,tc0表示表示以第i次检测为起点,在时间间隔T0内,所有蓄电池达到对应等级的放电标准所需平均放电时间,C0表示所有蓄电池初始平均储存容量,将老化参数与预设老化蓄电池性能参数指标QS1,QS2,QS3,QS4,QS5,进行对比,判定第i次老化判定蓄电池性能等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蓄电池充放电状态监测、记忆方法及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忆判断模块第i次判定蓄电池性能等级时,
当QSi≤QS1时,该蓄电池属于第一性能等级,将其划分进蓄电池第一性能组,蓄电池第一性能组放电标准为P11-QSi/3+Fi/3,充电标准为p12-Qi/3+Fi/3;
当QS1<QSi≤QS2时,该蓄电池属于第二性能等级,将其划分进第二性能组,第二性能组等级放电标准为P21-Qi/3+Fi/3,充电标准为P22-Qi/3+F/3;当QS2<QSi≤QS3时,该蓄电池属于第三性能等级,将其划分进第三性能组,第三性能组放电标准为P31-Q/3+F/3,充电标准为P32-Q/3+Fi/3;当QS3<QSi≤QS4时,该蓄电池属于第四性能等级,将其划分进蓄电池第四性能组,蓄电池第四性能组放电标准为P41-Q/3+F/3,充电标准为P42-Q/3+Fi/3;当QS4<QSi≤QS5时,该蓄电池属于第五性能等级,将其划分进蓄电池第五性能组,蓄电池第五性能等级放电标准为P51-Q/3+F/3,充电标准为P51-Q/3+Fi/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充放电状态监测、记忆方法及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接收到初始测定信号后,首先,在满足功率要求的前提下依次控制所有蓄电池进行放电,所有蓄电池放电完成后,控制所有蓄电池进行充电,所有蓄电池充满后,在满足功率要求的前提下控制所有蓄电池放电,直至所有蓄电池放电完成,用以监测模块获取第1次初始标准矩阵U0(K,C0,TC0,TS0)判定各蓄电池初始性能等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蓄电池充放电状态监测、记忆方法及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在初次检测完成使用时,首先按照顺序对第一性能组的蓄电池开始放电,当第一性能组的蓄电池剩余电量为放电标准p11+Q/3时,按照顺序对第二性能组的蓄电池开始放电,同时,对所述第一性能组的蓄电池进行充电,在所述第二性能组的蓄电池的剩余电量为放电标准p21+Q/3时,停止对第二性能组的蓄电池放电,并对第二性能组的蓄电池充电,此时,判断所述第一性能组的蓄电池剩余电量是否大于等于充电标准p12+Q/3,若所述第一性能组的蓄电池剩余电量小于充电标准p12+Q/3,则控制第三性能组的蓄电池开始放电;若所述第一性能组的蓄电池剩余电量大于等于充电标准p12+Q/3,则对第一性能组的蓄电池开始放电,直至第一性能组的蓄电池剩余电量为放电标准p11+Q/3,停止对第一性能组蓄电池的放电;对第二性能组进行判定,若所述第二性能组的蓄电池剩余电量大于等于预设的充电标准P22+Q/3,则控制第二蓄电池开始放电,第一蓄电池开始充电,重复上述步骤,若所述第二性能组的蓄电池剩余电量小于预设的充电标准P22+Q/3,若则控制第三第三性能组的蓄电池开始放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蓄电池充放电状态监测、记忆方法及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在控制对所述第三性能组的蓄电池放电时,当所述第三性能组的蓄电池的剩余电量到达放电标准P31+Q/3时,停止对第三性能组的蓄电池放电,并对第三性能组的蓄电池充电,此时,首先判断第一性能组的蓄电池剩余电量是否大于等于充电标准P12+Q/3;
当对所述第一性能组的蓄电池进行判定时,若第一性能组的蓄电池剩余电量大于等于充电标准P12+Q/3,则控制第一性能组的蓄电池放电,其余蓄电池充电,当第一性能组的蓄电池剩余电量达到放电标准P11+Q/3时停止放电,并首先判断第二性能组的蓄电池剩余电量是否大于等于充电标准P22+Q/3,若第二性能组的蓄电池剩余电量小于充电标准P22+Q/3,则开始判断第三性能组蓄电池剩余电量是否大于等于充电标准P32+Q/3,若第三性能组的蓄电池剩余电量小于充电标准P32+Q/3时,控制第四性能组的蓄电池开始放电;
当对所述第二性能组的蓄电池进行判定时,若第二性能组的蓄电池剩余电量大于等于充电标准P22+Q/3,则控制第二性能组的蓄电池放电,其余蓄电池充电,当第二性能组的蓄电池电量达到放电标准P21+Q/3时停止放电,并首先判断第一性能组的蓄电池剩余电量是否大于等于充电标准P12+Q/3,若第一性能组的蓄电池剩余电量小于充电标准p12+Q/3,则开始判断第三性能组的蓄电池剩余电量是否大于等于充电标准P32+Q/3,若第三性能组的蓄电池剩余电量小于充电标准P32+Q/3,则控制第四性能组的蓄电池开始放电;
当对所述第三性能组的蓄电池进行判定时,若第三性能组的蓄电池剩余电量大于等于充电标准P32+Q/3,则控制第三性能组的蓄电池放电,其余蓄电池充电,当第三性能组的蓄电池电量达到放电标准P31+Q/3时停止放电,并首先判断第一性能组的蓄电池剩余电量是否大于等于充电标准P12+Q/3,若第一性能组的蓄电池剩余电量小于充电标准P12+Q/3,则开始判断第二性能组蓄电池剩余电量是否大于等于充电标准P22+Q/3,若第二性能组的蓄电池剩余电量小于充电标准P22+Q/3则控制第四性能组的蓄电池开始放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蓄电池充放电状态监测、记忆方法及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在控制所述第四性能组的蓄电池放电时,当所述第四性能组的蓄电池的剩余电量到达放电标准P41+Q/3时,停止第四性能组的蓄电池放电,并控制第四性能组的蓄电池充电,此时,首先判断第一性能组的蓄电池剩余电量是否大于等于充电标准P12+Q/3;
当对所述第一性能组的蓄电池进行判定时,若第一性能组的蓄电池剩余电量大于等于充电标准P12+Q/3,则控制第一性能组的蓄电池放电,其余蓄电池充电,当第一性能组的蓄电池剩余电量达到放电标准P11+Q/3时停止放电,并首先判断第二性能组的蓄电池剩余电量是否大于等于充电标准P22+Q/3,若第二性能组的蓄电池剩余电量小于充电标准P22+Q/3,则开始判断第三性能组蓄电池剩余电量是否大于等于充电标准P32+Q/3,若第三性能组的蓄电池剩余电量小于充电标准P32+Q/3时,则开始判断第四性能组的蓄电池剩余电量是否大于等于充电标准P42+Q/3,若第四性能组的蓄电池剩余电量小于充电标准P42+Q/3则控制第五性能组的蓄电池开始放电;
当对所述第二性能组的蓄电池进行判定时,若第二性能组的蓄电池剩余电量大于等于充电标准P22+Q/3,则控制第二性能组的蓄电池放电,其余蓄电池充电,当第二性能组的蓄电池电量达到放电标准P21+Q/3时停止放电,并首先判断第一性能组的蓄电池剩余电量是否大于等于充电标准P12+Q/3,若第一性能组的蓄电池剩余电量小于充电标准p12+Q/3,则开始判断第三性能组的蓄电池剩余电量是否大于等于充电标准P32+Q/3,若第三性能组的蓄电池剩余电量小于充电标准P32+Q/3,则开始判断第四性能组的蓄电池剩余电量是否大于等于充电标准P42+Q/3,若第四性能组的蓄电池剩余电量小于充电标准P42+Q/3则控制第五性能组的蓄电池开始放电;
当对所述第三性能组的蓄电池进行判定时,若第三性能组的蓄电池剩余电量大于等于充电标准P32+Q/3,则控制第三性能组的蓄电池放电,其余蓄电池充电,当第三性能组的蓄电池电量达到放电标准P31+Q/3时停止放电,并首先判断第一性能组的蓄电池剩余电量是否大于等于充电标准P12+Q/3,若第一性能组的蓄电池剩余电量小于充电标准P12+Q/3,则开始判断第二性能组蓄电池剩余电量是否大于等于充电标准P22+Q/3,若第二性能组的蓄电池剩余电量小于充电标准P22+Q/3,则开始判断第四性能组的蓄电池剩余电量是否大于等于充电标准P42+Q/3,若第四性能组的蓄电池剩余电量小于充电标准P42+Q/3则控制第五性能组的蓄电池开始放电;
当对所述第四性能组的蓄电池进行判定时,若第四性能组的蓄电池剩余电量大于等于充电标准P42+Q/3,则控制第四性能组的蓄电池放电,其余蓄电池充电,当第四性能组的蓄电池电量达到放电标准P41+Q/3时停止放电,并首先判断第一性能组的蓄电池剩余电量是否大于等于充电标准P12+Q/3,若第一性能组的蓄电池剩余电量小于充电标准P12+Q/3,则开始判断第二性能组蓄电池剩余电量是否大于等于充电标准P22+Q/3,若第二性能组的蓄电池剩余电量小于充电标准P22+Q/3,则开始判断第三性能组的蓄电池剩余电量是否大于等于充电标准P32+Q/3,若第三性能组的蓄电池剩余电量小于充电标准P32+Q/3则控制第五性能组的蓄电池开始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