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防水抗震的新能源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外壳(1),电池外壳(1)底部设置有减震垫片(2);
接线端子(3),电池外壳(1)左侧设置有接线端子(3);
支撑组件(5),电池外壳(1)内设置有支撑组件(5);
电池组(4),支撑组件(5)上放置有电池组(4);
密封组件(6),电池外壳(1)内设置有能够对进行密封的密封组件(6);
支撑组件(5)包括:
第一导杆(501),电池外壳(1)内底部左右两侧均前后对称设置有第一导杆(501);
第一活动架(502),相近的两个第一导杆(501)之间均滑动式第一活动架(502);
第一弹簧(503),两个第一活动架(502)底部前后两侧与电池外壳(1)内底部之间绕接有第一弹簧(503),第一弹簧(503)初始状态为压缩状态;
放置板(504),两个第一活动架(502)之间设置有放置板(504),电池组(4)放置在放置板(504)上;
密封组件(6)包括:
滑套(601),电池外壳(1)内左前侧与右后侧均设置有滑套(601);
滑杆(602),两个滑套(601)内均滑动式设置有滑杆(602);
第二弹簧(603),滑杆(602)底部与相近的滑套(601)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603),第二弹簧(603)初始状态为压缩状态;
第一盖板(604),两个滑杆(602)顶端之间设置有第一盖板(604),第一盖板(604)与电池外壳(1)滑动式连接;
密封圈(605),第一盖板(604)内圈设置有能够避免水渗入电池外壳(1)内的密封圈(605);
第二盖板(606),第一盖板(604)底部设置有第二盖板(606),第二盖板(606)盖在电池组(4)上;
还包括有能够对第一盖板(604)进行锁定的锁定组件(7),锁定组件(7)包括:卡杆(701),第一盖板(604)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卡杆(701);
第一支撑架(702),电池外壳(1)上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支撑架(702);
第二活动架(703),两个第一支撑架(702)上均滑动式设置有第二活动架(703);
第一插杆(704),第二活动架(703)内侧均设置有第一插杆(704),第一插杆(704)插入卡杆(701)内,第一插杆(704)与第一支撑架(702)滑动式连接;
第三弹簧(705),第二活动架(703)与相近的第一支撑架(702)之间前后对称连接有第三弹簧(705);
还包括有能够对电池组(4)进行防护的防护组件(8),防护组件(8)包括:活动挡板(801),电池外壳(1)前后对称滑动式设置有活动挡板(801);
第四弹簧(802),两个活动挡板(801)与电池外壳(1)内壁之间左右对称绕接有第四弹簧(802);
第二支撑架(803),电池外壳(1)内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二支撑架(803);
活塞筒(804),两个第二支撑架(803)上均设置有活塞筒(804);
活塞杆(805),两个活塞筒(804)内均滑动式设置有活塞杆(805),右侧的活塞杆(805)与后侧的活动挡板(801)连接,左侧的活塞杆(805)与前侧的活动挡板(801)连接;
出气管(806),两个活塞筒(804)背向一侧均设置有出气管(806);
防护气囊(807),电池外壳(1)内前后两侧均设置有能够对电池组(4)进行防护的防护气囊(807),右侧的出气管(806)与前侧的防护气囊(807)连通,左侧的出气管(806)与后侧的防护气囊(807)连通;
连通气管(808),两个防护气囊(807)下部之间左右对称连接有连通气管(808);
还包括有能够对卡杆(701)进行固定的固定组件(9),固定组件(9)包括:第二导杆(901),电池外壳(1)上部内左右两侧均前后对称设置有第二导杆(901);
第三活动架(902),相近的两个第二导杆(901)之间均滑动式设置有第三活动架(902);
第五弹簧(903),第三活动架(902)外侧与电池外壳(1)内壁之间前后对称绕接有第五弹簧(903);
第二插杆(904),两个第三活动架(902)外侧均设置有第二插杆(904),第二插杆(904)向外滑动会插入卡杆(701)内;
第一接触杆(905),两个第三活动架(902)内侧均设置有第一接触杆(905);
第二接触杆(906),两个活塞杆(805)上均设置有第二接触杆(906),第二接触杆(906)向内移动会与第一接触杆(905)接触;
当本装置受到撞击时,活动挡板随之向内滑动,第四弹簧随之被拉伸,活动挡板向内滑动带动活塞杆向内滑动,活塞杆向内滑动将活塞筒内的气体通过出气管推入防护气囊内,其中一侧的防护气囊在充气通过连通气管,进而能够对另一侧的防护气囊进行充气,前后两侧的防护气囊膨胀能够对电池组进行防护,避免电池组损坏,当撞击停止之后,第四弹簧随之复位带动活动挡板向外滑动复位,活动挡板向外滑动带动活塞杆向外滑动,活塞杆向外滑动将防护气囊内的气体通过出气管与连通气管抽入至活塞筒内;
活塞杆向内滑动带动第二接触杆向内移动,第二接触杆向内移动挤压第一接触杆带动第三活动架背向滑动,第五弹簧随之被压缩,第三活动架背向滑动带动第二插杆背向滑动插入卡杆内对第一盖板进一步限位,避免本装置受到撞击导致第一插杆松开卡杆,从而使得电池组从电池外壳内掉出,当活塞杆向外滑动复位带动第二接触杆向外移动时,第五弹簧随之复位带动第三活动架相向滑动复位,第三活动架相向滑动带动第二插杆相向滑动不再插入卡杆内,第三活动架相向滑动带动第一接触杆相向移动复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抗震的新能源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能够对电池组(4)进行散热的散热组件(10),散热组件(10)包括:水泵(1001),电池外壳(1)内底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水泵(1001);
水管(1002),水泵(1001)前后两侧之间设置有水管(1002),水管(1002)贯穿电池外壳(1);
散热板(1003),电池外壳(1)下部内左右两侧均前后对称设置有能够对电池组(4)进行散热的散热板(1003),水管(1002)贯穿相近的散热板(1003);
密封箱(1004),电池外壳(1)下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密封箱(1004),水管(1002)贯穿相近的密封箱(1004);
冷却管(1005),密封箱(1004)内均设置有五个能够对水管(1002)进行冷却的冷却管(100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水抗震的新能源电池,其特征在于,水管(1002)材质为铜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