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中药制药捣药罐,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部上方固定连接有卡块(2),所述卡块(2)的上方放置有内罐(3),所述卡块(2)的中部和内罐(3)的顶端周向等角度开设有连接孔(4),所述卡块(2)的中部和内罐(3)的顶端周向固定连接有位于连接孔(4)一侧的连接管(5),所述内罐(3)的顶端周向等角度固定连接有顶板(6),所述顶板(6)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封板(7),所述封板(7)靠近外壳(1)的内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8),所述复位弹簧(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杆(9),所述活动杆(9)的外侧与连接管(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9)的内部开设有滑动槽,且活动杆(9)通过滑动槽滑动连接有滑板(10),所述滑板(10)靠近连接管(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顶板(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单向气阀(11),所述顶板(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与单向气阀(11)连通的吹气板(12),所述活动杆(9)靠近外壳(1)内部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捶杆(13),所述外壳(1)的外侧周向固定连接有泄压阀(14);
所述封板(7)的截面形状从上到下呈逐渐向外壳(1)的内侧斜向靠近,所述复位弹簧(8)不受力时,封板(7)的上半部分位于顶板(6)的外侧;
所述活动杆(9)靠近外壳(1)内侧方向端部的形状呈顶端开设圆弧凹槽形,且活动杆(9)顶端圆弧凹槽的形状与捶杆(13)的底端形状相同;
所述吹气板(12)的形状呈在内罐(3)的内侧的圆环型,且吹气板(12)的底端沿内罐(3)的内壁吹气;
所述捶杆(13)底端捶击部分的形状呈水滴形,所述捶杆(13)的形状上下移动过程中,捶杆(13)向上,活动杆(9)向顶板(6)的内部移动,捶杆(13)向下,活动杆(9)从顶板(6)的内部移出;
活动杆(9)的顶端开设有可连通滑动槽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气孔,当活动杆(9)之间无捶杆(13)时,活动杆(9)伸出顶板(6)的内部,且滑板(10)伸出活动杆(9)的内部,令活动杆(9)顶端的气孔与滑动槽连通,即连接管(5)与外部环境连通,使外壳(1)和内罐(3)之间的气压恢复一个标准大气压,当活动杆(9)之间有捶杆(13)时,活动杆(9)内部的滑板(10)会堵住气孔的内部一侧,令连接管(5)和外部环境不连通;
捶杆(13)捶击前,将中药药材放入内罐(3)的内部,再将内罐(3)放置在外壳(1)内部的卡块(2)的上方,顶板(6)的底端通气孔与连接孔(4)之间连通,同时,封板(7)的顶端被外壳(1)的内壁推动,再推动复位弹簧(8)令活动杆(9)之间距离最近,把捶杆(13)竖直从活动杆(9)之间推动到内罐(3)的内部,此时活动杆(9)向顶板(6)的内部移动再从顶板(6)的内部移出,活动杆(9)在捶杆(13)的手柄处停止,使顶板(6)内部的气体先从吹气板(12)的底端吹出后,再通过连接孔(4)吸出外壳(1)和内罐(3)之间的气体,补充到顶板(6)的内部,使外壳(1)和内罐(3)之间气压降低,令内罐(3)和外壳(1)之间连接更加紧密;
捶杆(13)捶击时,捶杆(13)通过手部的作用,在内罐(3)的内部上下移动,当捶杆(13)向上移动时,捶杆(13)的外侧形状使活动杆(9)向顶板(6)的内部移动,活动杆(9)推动顶板(6)内部气体通过吹气板(12)吹向内罐(3)的内壁,使锤击后的位于边缘的药粉被气流吹动掉落到捶杆(13)的底端,当捶杆(13)向下移动时,捶杆(13)的外侧形状使活动杆(9)向顶板(6)的外部移动,从而通过连接孔(4)将外壳(1)和内罐(3)之间的气体补充到顶板(6)的内部,使外壳(1)和内罐(3)之间的气压降低,直到降低到一定程度,泄压阀(14)会向外壳(1)和内罐(3)内部补充气体,捶击过程持续上述步骤;
捶杆(13)捶击完成时,将捶杆(13)拿离内罐(3)的内部,同时,活动杆(9)的内侧将捶杆(13)的外侧粘附的药粉刮除后,活动杆(9)和滑板(10)之间恢复最初的距离最近状态,令滑板(10)之间距离接近后,令活动杆(9)顶端的气孔位于顶板(6)的外侧,即气孔连通了外部环境与连接管(5)之间,使外部空气通过气孔和连接管(5)向外壳(1)和内罐(3)之间的内部补充,使外壳(1)和内罐(3)之间的内部恢复一个标准大气压,再将内罐(3)拿离卡块(2)的顶端,封板(7)不被外壳(1)的内部抵住后,封板(7)向顶板(6)的外侧移动,从而使活动杆(9)之间远离,进行倾倒药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