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移开式交流金属封闭开关柜,包括开关柜柜体(1),其特征在于,开关柜柜体(1)内置有漏电检测单元(16),所述漏电检测单元(16)包括主控单元(17)和检测单元(18),所述主控单元(17)包括主控芯片(171)、内部通信模块(172)和外部通信模块(173),检测单元(18)包括检测模块(181)和检测通信模块(182);
所述内部通信模块(172)采用RS‑232通信,内部通信模块(172)包括通信接口J1,通信接口J1通过RS‑232通信电路与主控芯片U1连接,所述RS‑232通信电路包括芯片U2和顺序编号的电容C1至电容C5,所述电容C1的一端接U2的C1+脚;电容C1的另一端接U2的C1‑脚;电容C2的一端接U2的C2+脚;电容C2的另一端接U2的C2‑脚;电容C3的一端接U2的GND脚;电容C3的另一端接U2的VEE脚并接地;电容C4的一端接电容C5的一端以及U2的VCC脚并接电源;电容C4的另一端接U2的VDD脚;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U2的T2OUT脚接J1的2脚;U2的R2IN脚接J1的3脚;U2的T2IN脚接U1的PB10脚;U2的R2OUT脚接U1的PB11脚;
所述外部通信模块(173)采用RS‑485通信,外部通信模块(173)包括RS‑485通信接口P1,RS‑485通信接口P1通过RS‑485通信电路与主控芯片U1连接,所述RS‑485通信电路包括芯片U3和电容C6,所述电容C6的一端接U3的VCC脚并接电源;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U3的RO脚接U1的PA9脚;U3的RE脚接U3的DE脚并接U1的PA6脚;U3的DI脚接U1的PA10脚;U3的A脚接P1的A脚;U3的B脚接P1的B脚;U3的GND脚接地;
所述检测模块(181)包括检测芯片U4和检测电路,所述检测电路包括顺序编号的电阻R1至电阻R4、电感L1、二极管D1、二极管D2和运放P2,所述电感L1的一端接电阻R1的一端、二极管D1的负极、二极管D2的正极以及电容C7的一端;电感L1的另一端接电阻R1的另一端、二极管D1的正极以及二极管D2的负极;电容C7的另一端接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接电阻R4的一端以及运放P2的反向端;电阻R4的另一端接运放P2的输出端;电阻R3的一端接运放P2的同向端;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运放P2的V+端接+12V电源;运放P2的V‑端接‑12V电源;运放P2的输出端接U4的P0.6脚;
所述检测通信模块(182)采用RS‑232通信,检测通信模块(182)包括通信接口J2,通信接口J2通过RS‑232接口电路与检测芯片U4连接,所述RS‑232接口电路包括芯片U5和顺序编号的电容C8至电容C12,所述电容C8的一端接U5的C1+脚;电容C8的另一端接U5的C1‑脚;电容C9的一端接U5的C2+脚;电容C9的另一端接U5的C2‑脚;电容C10的一端接U5的GND脚;电容C10的另一端接U5的VEE脚并接地;电容C11的一端接电容C12的一端以及U5的VCC脚并接电源;电容C11的另一端接U5的VDD脚;电容C12的另一端接地;U5的T2OUT脚接J2的2脚;U5的R2IN脚接J2的3脚;U5的T2IN脚接U4的PB10脚;U5的R2OUT脚接U4的PB11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开式交流金属封闭开关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芯片U1的型号为STM32F103ZET6,芯片U2的型号为MAXRS‑23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开式交流金属封闭开关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芯片U4的型号为AT89C51,运放P2的型号为LM35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开式交流金属封闭开关柜,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U5的型号为MAXRS‑232。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移开式交流金属封闭开关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柜柜体(1)内设有低压室(11)、母线隔室(12)、断路器隔室(13)、电缆隔室(14)、仪表隔室(15)和漏电检测单元(16),低压室(11)、母线隔室(12)、断路器隔室(13)、电缆隔室(14)和仪表隔室(15)均由隔板隔出,低压室(11)位于开关柜柜体(1)内部的顶面上,母线隔室(12)位于低压室(11)下方,断路器隔室(13)位于低压室(11)和母线隔室(12)的右侧,仪表隔室(15)置于断路器隔室(13)的右侧,电缆隔室(14)置于开关柜柜体(1)内部的底面上,漏电检测单元(16)置于母线隔室(12)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