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知嘟嘟! 联系电话:13095918853 卖家免费入驻,海量在线求购! 卖家免费入驻,海量在线求购!
知嘟嘟
我要发布
联系电话:13095918853
知嘟嘟经纪人
收藏
专利号: 2021115041112
申请人: 淄博钻宝冶金材料有限公司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专利状态:授权未缴费
专利领域: 基本电气元件
更新日期:2024-12-17
缴费截止日期: 暂无
价格&联系人
年费信息
委托购买

摘要: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锂电池充电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插入锁止插头本体(p):

步骤1.1,初步插入:

将插座本体(m)、锁孔总成(n)与插头本体(p)、锁体总成(q)对齐,然后向后推动锁体总成(q)使其插入锁孔总成(n)内;

转动锁芯(4)、滑动锁芯(5)、解锁套筒(6)沿圆形后腔(12)向后移动,直至所述滑动锁芯(5)被中置圆柱(21)挡止;

步骤1.2,转动锁头(42h)向后旋转步进:

继续后推所述插头本体(p)、锁体总成(q),所述转动锁芯(4)、解锁套筒(6)克服复位压簧(42j)的阻尼相对于滑动锁芯(5)、锁孔顶杆(2)、锁孔腔室(1)向后移动,与此同时,

从动螺纹槽(42i)受驱动插头(53)作用发生转动,进而带动转动内筒(42a)、扩宽圆腔(42b)、侧孔插块(42c)、前连接环(42f)、转动外筒(42g)、转动锁头(42h)克服复位扭簧(42e)的扭力转动;

即,所述转动锁头(42h)沿螺旋轨迹向后旋转步进;

步骤1.3,转动锁头(42h)被单向卡爪(34)锁止:

继续后推所述插头本体(p)、锁体总成(q),所述转动锁头(42h)向后旋转步进直至插入单向螺纹槽(34c)内,并通过挤压单向斜面(34i)带动锁头本体(34g)、芯轴插孔(34h)沿压簧芯轴(34e)退行;

所述转动锁头(42h)继续向后旋转步进直至滑过锁头本体(34g),此时所述锁头本体(34g)、芯轴插孔(34h)在锁头压簧(34f)的作用下弹出复位;

停止后推所述插头本体(p)、锁体总成(q),所述复位压簧(42j)前推转动锁芯(4)、解锁套筒(6),但由于所述转动锁头(42h)被锁头本体(34g)卡止无法向前旋转移动;

步骤2,解锁移动卡爪总成(3)致其失去锁止位:

继续后推所述锁体总成(q),使得所述转动锁芯(4)、解锁套筒(6)继续后退,所述转动锁头(42h)从单向螺纹槽(34c)内滑出;

然后,

所述解锁套筒(6)触发移动卡爪总成(3)致其失去锁止位:

弹性插杆(66)、后阻尼件(66a)挤压齿条斜面(24a),进而推动驱动齿条(24)、前阻尼件(24b)向左移动至回退位,直至所述后阻尼件(66a)插入前阻尼件(24b)后方并被锁止;

所述驱动齿条(24)带动从动齿轮(31b)、第一锥齿轮(31c)转动,所述第一锥齿轮(31c)带动第二锥齿轮(32c)、传动芯轴(32b)、驱动齿轮(32d)转动,所述驱动齿轮(32d)驱动滑动齿条(33c)、连接插杆(33d)、单向卡爪(34)后退;

所述单向卡爪(34)的向后位移使其失去对转动锁头(42h)的有效锁止位置;

步骤3,拔出插头本体(p):

步骤3.1,后阻尼件(66a)锁止:

向前拔出插头本体(p)、锁体总成(q);

所述后阻尼件(66a)、弹性插杆(66)、保持套管(63)、弹簧挡圈(64)被前阻尼件(24b)卡止保持静止姿态,所述驱动齿条(24)保持在左侧回退位,所述移动卡爪总成(3)持续失效即失去锁止位;

后置环槽(61)、环槽挡环(62)随转动锁芯(4)向前移动并挤压解锁压簧(65);所述转动锁芯(4)向前移动且旋转复位,所述转动锁头(42h)沿步骤1、2中的螺旋轨迹回退;

当所述转动锁头(42h)回退到锁止位时,由于所述单向卡爪(34)的后退,所述转动锁头(42h)不再回退到单向螺纹槽(34c)并被锁头本体(34g)锁止,而是从螺旋斜面(34b)前方滑过;

步骤3.2,后阻尼件(66a)滑出:

继续向前拔出插头本体(p)、锁体总成(q);

使得所述弹性插杆(66)左侧向后产生微量形变进而使得后阻尼件(66a)从前阻尼件(24b)右侧滑出,所述解锁套筒(6)随转动锁芯(4)一起向前拔出并复位;

顶压压簧(26)伸张实现锁孔顶杆(2)、移动卡爪总成(3)复位;

上述锂电池充电连接方法使用一种锂电池充电连接器,包括插座本体(m)以及与插座本体(m)插拔配合的插头本体(p);

所述插座本体(m)上方设置有锁孔总成(n),所述锁孔总成(n)包括设在插座本体(m)前端面上方的锁孔腔室(1)、成型于锁孔腔室(1)后端的锁孔顶杆(2)、成型于锁孔腔室(1)右壁前端的移动卡爪总成(3);

所述插头本体(p)上方设有锁体总成(q),所述锁体总成(q)包括:

转动锁芯(4),用以插入锁孔腔室(1)内并与移动卡爪总成(3)锁止配合;滑动锁芯(5),可滑动的插设在转动锁芯(4)内,所述滑动锁芯(5)相对转动锁芯(4)向前移动并驱动转动锁芯(4)转动;

解锁套筒(6),设在转动锁芯(4)后方,用以驱动移动卡爪总成(3)收缩进而解锁移动卡爪总成(3)对转动锁芯(4)的锁止配合;

所述锁孔腔室(1)包括位于插座本体(m)前端面上方的矩形前腔(11)、成型于矩形前腔(11)后方的圆形后腔(12);

所述锁孔顶杆(2)包括设在圆形后腔(12)后端的中置圆柱(21)、成型于中置圆柱(21)右侧后端的横置侧孔(22)、成型于横置侧孔(22)前端的限位盲孔(23)、可滑动的插设在横置侧孔(22)内的驱动齿条(24)、成型于驱动齿条(24)前端并插入限位盲孔(23)内的限位插块(25)、设在横置侧孔(22)内位于驱动齿条(24)左侧的顶压压簧(26);

所述驱动齿条(24)右侧前半部分成型有向右后方向倾斜的齿条斜面(24a),所述驱动齿条(24)右侧后半部分成型有前阻尼件(24b);

所述移动卡爪总成(3)包括:

传动轮组(31),包括成型于横置侧孔(22)后端的轮组腔室(31a)、可转动的设在轮组腔室(31a)内并与驱动齿条(24)啮合的从动齿轮(31b)、同心设置于从动齿轮(31b)上的第一锥齿轮(31c);

传动轴组(32),包括设在轮组腔室(31a)右侧的传动轴孔(32a)、可转动的设在传动轴孔(32a)内的传动芯轴(32b)、成型于传动芯轴(32b)左侧并与第一锥齿轮(31c)啮合的第二锥齿轮(32c)、成型于传动芯轴(32b)右侧的驱动齿轮(32d);

滑动锁头(33),包括设在传动轴孔(32a)右侧前方的前置滑道(33a)、设在前置滑道(33a)前端左侧并与矩形前腔(11)连通的前置侧孔(33b)、可滑动的设在前置滑道(33a)内的滑动齿条(33c)、成型于滑动齿条(33c)左侧并穿过前置侧孔(33b)设置的连接插杆(33d);

单向卡爪(34),设在连接插杆(33d)左侧;

所述单向卡爪(34)包括卡爪基体(34a)、设在卡爪基体(34a)前方且向下后方向螺旋行进的螺旋斜面(34b)、设在卡爪基体(34a)左侧前方并与螺旋斜面(34b)平齐的单向螺纹槽(34c)、沿前后方向成型于单向螺纹槽(34c)上端后方的锁头盲孔(34d)、成型于锁头盲孔(34d)内的压簧芯轴(34e)、绕接在压簧芯轴(34e)上的锁头压簧(34f),所述单向卡爪(34)还包括锁头本体(34g)、成型于锁头本体(34g)后端并与压簧芯轴(34e)插接配合的芯轴插孔(34h)、成型于锁头本体(34g)前端且向下前方向倾斜的单向斜面(34i);

所述转动锁芯(4)包括:

固定芯轴(41),包括设在所述插头本体(p)上端前方的芯轴基础(41a)、成型于芯轴基础(41a)后端的并与矩形前腔(11)插接配合的芯轴主体(41b)、成型于芯轴主体(41b)后端的内置圆轴(41c)、成型于内置圆轴(41c)后端的限位圆盘(41d)、成型于限位圆盘(41d)前端并沿限位圆盘(41d)圆周侧壁布置的弧形侧孔(41e)、沿前后方向成型于内置圆轴(41c)内的矩形插道(41f);从动转筒(42),包括可转动的设在内置圆轴(41c)上的转动内筒(42a)、成型于转动内筒(42a)内腔后半部分并与限位圆盘(41d)配合的扩宽圆腔(42b)、成型于扩宽圆腔(42b)内腔前半部分并与弧形侧孔(41e)插接配合的侧孔插块(42c)、成型于扩宽圆腔(42b)后端的扭簧套筒(42d)、绕接在扭簧套筒(42d)外壁的复位扭簧(42e),所述复位扭簧(42e)一端与限位圆盘(41d)连接而另一端与扩宽圆腔(42b)连接,所述从动转筒(42)还包括设在转动内筒(42a)外壁前端的前连接环(42f)、成型于前连接环(42f)外壁后端的转动外筒(42g)、成型于转动外筒(42g)外壁左侧并与单向螺纹槽(34c)插接配合的转动锁头(42h)、成型于转动外筒(42g)内壁的从动螺纹槽(42i)、绕接在转动内筒(42a)和转动外筒(42g)之间的复位压簧(42j);

所述滑动锁芯(5)包括可滑动的套设在转动内筒(42a)和转动外筒(42g)之间并位于复位压簧(42j)后方的驱动筒体(51)、成型于驱动筒体(51)后端面的矩形插杆(52),所述矩形插杆(52)穿过扭簧套筒(42d)并与矩形插道(41f)插接配合,所述滑动锁芯(5)还包括成型于驱动筒体(51)外壁并可滑动的插设在从动螺纹槽(42i)内的驱动插头(53);

所述解锁套筒(6)包括成型于转动内筒(42a)外壁后半部分的后置环槽(61)、成型于后置环槽(61)后端的环槽挡环(62)、可转动的套设在后置环槽(61)上的保持套管(63)、成型于保持套管(63)内壁前半部分并套设在后置环槽(61)内的弹簧挡圈(64)、绕接在所述后置环槽(61)内的解锁压簧(65),所述解锁压簧(65)位于环槽挡环(62)和弹簧挡圈(64)之间,所述保持套管(63)内壁右侧后方还设有弹性插杆(66),所述弹性插杆(66)左侧下方设有与前阻尼件(24b)锁止配合的后阻尼件(66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充电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阻尼件(24b)、后阻尼件(66a)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锂电池充电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阻尼件(24b)、后阻尼件(66a)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锂电池充电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阻尼件(24b)、后阻尼件(66a)采用四氟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锂电池充电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插杆(66)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锂电池充电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插杆(66)采用记忆金属材料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