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氢燃料电池客车用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氢装置(1)和燃料电池模组(2);
所述储氢装置(1)包括罐体(11)以及固定设置在罐体(11)内的第一储氢容器(12)和第二储氢容器(13),第一储氢容器(12)和第二储氢容器(13)内均填充有储氢金属粉末(121),储氢金属粉末(121)在温度较高时放氢、在温度较低时吸氢,罐体(11)内固定设置有将罐体(11)内部分隔为两个部分的隔热板(111),第一储氢容器(12)和第二储氢容器(13)分别位于隔热板(111)的两侧,且第一储氢容器(12)与第二储氢容器(13)之间连通有输氢管(122),输氢管(122)上安装有由第一储氢容器(12)向第二储氢容器(13)输送的单向阀(123),罐体(11)上靠近第一储氢容器(1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冷却液入口(113)和第一冷却液出口(114),罐体(11)上靠近第一储氢容器(12)的一侧设置有加热液入口(115)和加热液出口(116),第一储氢容器(12)上连通有供氢管(124);
所述燃料电池模组(2)与第二储氢容器(13)之间连通有进氢管(131),燃料电池模组(2)与供氢管(124)之间连通有出氢管(21),燃料电池模组(2)上设置有供电回路(23),供电回路(23)用于为客车提供动力;
还包括热循环装置(3),热循环装置(3)包括第一冷却液循环管(31)和第一加热液循环管(32),第一冷却液循环管(31)一端与第一冷却液出口(114)连通,另一端与加热液入口(115)连通,第一加热液循环管(32)一端与加热液出口(116)连通,另一端与第一冷却液入口(113)连通;
所述燃料电池模组(2)上设置有第二冷却液入口(24)和第二冷却液出口(25),热循环装置(3)还包括第二冷却液循环管(33)和第二加热液循环管(34),第二冷却液循环管(33)一端与第二冷却液出口(25)连通,另一端与第一冷却液循环管(31)连通,第二加热液循环管(34)一端与第一加热液循环管(32)连通,另一端与第二冷却液入口(24)连通;
第一储氢容器(12)用于吸氢,第二储氢容器(13)用于放氢,对第一储氢容器(12)进行冷却,并对第二储氢容器(13)进行加热,有助于解决储氢金属粉末(121)吸氢过程温度升高以及放氢过程温度降低的问题,减小对吸氢过程和放氢过程造成的影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燃料电池客车用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氢容器(12)和第二储氢容器(13)均与罐体(11)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空腔,环形空腔内均设置有引流板(112),引流板(112)呈螺旋状,并在环形空腔内形成螺旋状的流动通道,引流板(112)内侧与第一储氢容器(12)或第二储氢容器(13)固定连接,引流板(112)外侧与罐体(11)内壁固定连接,第一冷却液入口(113)和第一冷却液出口(114)分别与第一储氢容器(12)外部流动通道的两端连通,加热液入口(115)和加热液出口(116)分别与第二储氢容器(13)外部流动通道的两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燃料电池客车用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循环装置(3)还包括电加热器(35)和散热组件(36),电加热器(35)安装于第一冷却液循环管(31)上,散热组件(36)安装于第一加热液循环管(3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氢燃料电池客车用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36)包括散热箱(361)和风扇(362),散热箱(361)顶面开口且位于加热液出口(116)的下方,风扇(362)安装在散热箱(361)顶部开口处,第一加热液循环管(32)靠近加热液出口(116)的一端与散热箱(361)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氢燃料电池客车用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器(35)、风扇(362)均与供电回路(23)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燃料电池客车用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氢管(21)上连接有气液分离件(2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氢燃料电池客车用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件(22)包括排液管(221)和排气管(222),排液管(221)竖直设置,排液管(221)顶端与出氢管(21)靠近燃料电池模组(2)的一端连通,排液管(221)底端连通有排液箱(2211),排气管(222)底端朝着靠近排液管(221)的方向倾斜,且与排液管(221)中部连通,排气管(222)顶端与出氢管(21)靠近供氢管(124)的一端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燃料电池客车用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1)外部固定设置有隔热层(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