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知嘟嘟! 联系电话:13095918853 卖家免费入驻,海量在线求购! 卖家免费入驻,海量在线求购!
知嘟嘟
我要发布
联系电话:13095918853
知嘟嘟经纪人
收藏
专利号: 2021104405524
申请人: 河南大学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专利状态:已下证
专利领域: 计算;推算;计数
更新日期:2024-01-05
缴费截止日期: 暂无
价格&联系人
年费信息
委托购买

摘要: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敦煌遗书残片图像的自动缀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人工确定敦煌遗书残片图像上侧、下侧、左侧和右侧四个边缘处的基准线以及与左侧基准线紧邻的中部基准线,得到敦煌遗书残片基准参照图像;

B:利用计算机定位步骤A得到的敦煌遗书残片基准参照图像中上侧基准线的位置坐标点U、下侧基准线的位置坐标点D、左侧基准线的位置坐标点L、右侧基准线的位置坐标点R以及中部基准线的位置坐标点M的位置;

C:利用计算机计算敦煌遗书残片基准参照图像中网格单元的宽度;

D:选择一幅已知真实物理尺寸的敦煌遗书残片图像并获取其网格单元的真实物理宽度,并按照步骤A至C得到该幅敦煌遗书残片图像对应的敦煌遗书残片基准参照图像的网格单元的宽度,计算得出敦煌遗书残片图像所对应的敦煌遗书残片基准参照图像的网格单元2

的宽度值恢复到真实物理尺寸的缩放比例γ;其中,γ=β,β为敦煌遗书残片图像的网格单元的宽度值与敦煌遗书残片的网格单元的真实物理宽度值的倍数关系;

E:对敦煌遗书残片图像进行边缘检测以提取敦煌遗书残片图像的边缘线,得到每幅敦煌遗书残片图像对应的边缘线图像;

F:利用计算机获取每幅敦煌遗书残片图像所对应的边缘线图像中的边缘线骨架,得到每幅敦煌遗书残片图像所对应的边缘线骨架图像,边缘线骨架指边缘线中居中的像素点;

G:人工确定每幅敦煌遗书残片图像的边缘线骨架图像中的左侧和右侧断边部分,得到每幅敦煌遗书残片图像对应的边缘线骨架标注图像;

H:对步骤G中得到的边缘线骨架标注图像中边缘线骨架的左侧与右侧断边部分,分别通过时间序列化处理得到对应的二维数值型的时间序列化数据;

I:利用步骤D中得到的缩放比例γ和倍数关系β,将步骤B中得到的基准线的位置坐标点L:(lx,ly)、M:(mx,my)、R:(rx,ry)、U:(ux,uy)和D:(dx,dy),转化为恢复到真实物理尺寸后的基准线的位置坐标点L′:(l′x,l′y)、M′:(m′x,m′y)、R′:(r′x,r′y)、U′:(u′x,u′y)和D′:(d′x,d′y);然后将步骤C中得到的网格单元的宽度Gw,转化为恢复到真实物理尺寸后的网格单元的宽度G′w;再将步骤H中得到的边缘线骨架左侧和右侧的断边部分所对应的二维时间序列化数据Tl和Tr,分别转化为恢复到真实物理尺寸后的边缘线骨架左侧和右侧的断边部分所对应的二维时间序列化数据T′l和T′r;T′l={(V′l1,W′l1),(V′l2,W′l2),(V′l3,W′l3),…,((W′li,(W′li)},T′r={(V′r1,W′r1),(V′r2,W′r2),(V′r3,W′r3),…,(V′ri,W′ri)},i为正整数,(V′li,W′li)和(V′ri,W′ri)分别表示表示恢复到真实物理尺寸后的左侧和右侧断边部分第i个像素数据的像素位置;

J:将步骤I中得到的二维时间序列化数据T′l中的V′li和T′r中的V′ri,以及基准线的位置坐标点L′:(l′x,l′y)和R′:(r′x,r′y)分别进行归一化处理,对应得到归一化后的时间序列化边缘曲线数据T″l和T″r以及归一化后的基准线相对位置坐标L″:(l″x,l″y)和R″:(r″x,r″y),T″l={(V″l1,(W″l1),(V″l2,(W′l2),(V″l3,(W″l3),…,(V″li,(W″li)},T″r={(V″r1,W″r1),(V″r2,W′r2),(V″r3,W″r3),…,(V″ri,W″ri)};

K:对待缀合的两幅敦煌遗书残片图像,按照步骤J分别得到两幅敦煌遗书残片图像的边缘线骨架的断边部分经归一化处理后的时间序列化边缘曲线数据Tl″和T″r,然后计算两幅敦煌遗书残片图像的时间序列匹配度s,并将时间序列匹配度s放入集合S中;

L:对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将其与待比较的文件夹中的每幅敦煌遗书残片图像均按照步骤K中的方法依次计算时间序列匹配度;最后按照时间序列匹配度数值从大到小排序,若时间序列匹配度相同则以滑动距离较小的优先,最后返回与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时间序列匹配度最高的前H幅图像,作为与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缀合度较高的备选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敦煌遗书残片图像的自动缀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首先,对于上部存在书卷边界的敦煌遗书残片图像,在敦煌遗书残片图像上侧的书卷横向网格线处使用像素笔描绘宽度为1像素的第一种颜色的横线作为上侧基准线;对于下部存在书卷边界的敦煌遗书残片图像,在敦煌遗书残片图像下侧书卷横向网格线处使用像素笔描绘宽度为1像素的第一种颜色的横线作为下侧基准线;

然后,在敦煌遗书残片图像最靠近左侧断边且未中断的书卷竖向网格线处使用像素笔描绘宽度为1像素的第二种颜色的竖线作为左侧基准线,在敦煌遗书残片图像最靠近右侧断边且未中断的书卷竖向网格线处使用像素笔描绘宽度为1像素的第二种颜色的竖线作为右侧基准线;

最后,判断敦煌遗书残片图像中左侧基准线的右侧是否相邻有除右侧基准线外的书卷竖向网格线,若存在,则在该书卷竖向网格线处使用像素笔描绘宽度为1像素的第二种颜色的竖线作为中部基准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敦煌遗书残片图像的自动缀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首先设置基准线的位置坐标点U、D、L、M和R的初始坐标均为(0,0),然后利用颜色特征,在经过敦煌遗书残片基准参照图像竖直方向中点的水平直线上,从左到右依次提取所有符合第二种颜色像素值的像素数据的像素位置,若提取到两个像素数据的像素位置则依次保存为L:(lx,ly)和R:(rx,ry),若提取到三个像素数据的像素位置则依次保存为L:(lx,ly)、M:(mx,my)和R:(rx,ry);

在经过敦煌遗书残片基准参照图像水平方向中点的竖直直线上,从上到下依次提取所有符合第一种颜色像素值的像素数据的像素位置,若提取到两个像素数据的像素位置则依此保存为U:(ux,uy)和D:(dx,dy),若仅提取到一个像素数据的像素位置,则判断该像素数据的像素位置是否位于敦煌遗书残片基准参照图像上部,若是则保存为U:(ux,uy),否则保存为D:(dx,dy)。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敦煌遗书残片图像的自动缀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根据步骤B中得到的敦煌遗书残片基准参照图像中左侧基准线的位置坐标点L:(lx,ly)、中部基准线的位置坐标点M:(mx,my)和右侧基准线的位置坐标点R:(rx,ry)的位置,若中部基准线的位置坐标点M为(0,0),则网格单元的宽度Gw=rx‑lx,否则Gw=mx‑lx。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敦煌遗书残片图像的自动缀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F中:对得到的每幅敦煌遗书残片图像对应的边缘线图像,依据像素阈值Q将边缘线图像中的边缘线骨架增强,并将非边缘线骨架置为背景,得到每幅敦煌遗书残片图像所对应的边缘线骨架图像;边缘线骨架是指步骤E中得到的宽度为3像素的边缘线中居中的像素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敦煌遗书残片图像的自动缀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H中:分别对步骤G中得到的边缘线骨架标注图像中边缘线骨架左侧和右侧的断边部分的每个像素数据的像素位置,按照从上到下及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提取,然后将依次得到的像素数据的像素位置顺序组合在一起,分别构成边缘线骨架左侧的断边部分所对应的二维时间序列化数据Tl和右侧的断边部分所对应的二维时间序列化数据Tr,其中,Tl={(V11,Wl1),(Vl2,Wl2),(Vl3,W13),...,(Vli,Wli)),Tr={(Vr1,Wr1),(Vr2,Wr2),(Vr3,Wr3),…,(Vri,Wri)),i为正整数,(Vli,Wli)表示边缘线骨架左侧的断边部分的第i个像素数据的像素位置,(Vri,Wri)表示边缘线骨架右侧的断边部分的第i个像素数据的像素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敦煌遗书残片图像的自动缀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中:在将基准线的位置坐标点L、M、R、U和D转化为恢复到真实物理尺寸后的基准线的位置坐标点L′、M′、R′、U′和D′时,将基准线的位置坐标点L:(lx,ly)中的横坐标lx做运算lx/γ得到l′x,纵坐标ly做运算ly/γ得到l′y,最终得到恢复到真实物理尺寸后的基准线的位置坐标点L′:(l′x,l′y);同理,得到其余基准线的位置坐标点M′:(m′x,m′y)、R′:(r′x,r′y)、U′:(u′x,u′y)和D′:(d′x,d′y);

在将网格单元宽度Gw转化为恢复到真实物理尺寸后的网格单元宽度G′w时,将网格单元宽度Gw做运算Gw/β得到G′w;

在将二维时间序列化数据Tl和Tr转化为二维时间序列化数据Tl′和T′r时,将二维时间序列化数据Tl中的Vli做运算Vli/γ得到V′li,Wli做运算Wli/γ得到W′li,将二维时间序列化数据Tr中的Vri做运算Vri/γ得到V′ri,Wri做运算Wri/γ得到W′ri。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敦煌遗书残片图像的自动缀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J中:在进行归一化处理时,首先计算T′l中V′li的最小值min(V′li)以及T′r中V′ri的最小值min(V′ri),然后将二维时间序列化数据T′l中的每个数据的V′li以及基准线的位置坐标点L′中的l′x都减去min(V′li),将二维时间序列化数据T′r中每个数据的V′ri以及基准线的位置坐标点R′中的r′x都减去min(V′ri),分别得到归一化后的时间序列化边缘曲线数据T″l和T″r以及基准线的位置坐标点L″:(l″x,l″y)和R″:(r″x,r″y);其中,W″li=W′li,W″ri=W′ri,l″y=l′y,r″y=r′y。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敦煌遗书残片图像的自动缀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K中:在计算两幅敦煌遗书残片图像的时间序列匹配度时,先判断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和b的上部和/或下部是否存在书卷边界:

若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的上部和/或下部存在书卷边界,且敦煌遗书残片图像b的上部和/或下部存在书卷边界,则将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和b分别放入虚拟栅格图像中的左侧和右侧,使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和b中存在的书卷横向网格线分别与虚拟栅格图像中对应的网格横线对齐,即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中上部和下部的书卷横向网格线分别与虚拟栅格图像中上部和下部的的网格横线对齐,敦煌遗书残片图像b中上部和下部的书卷横向网格线分别与虚拟栅格图像中上部和下部的网格横线对齐,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和b中左侧及右侧的基准线分别与虚拟栅格图像中的网格竖线对齐;保持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和b在虚拟栅格图像中固定不变,分别计算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和b对应的经归一化处理后的时间序列化边缘曲线数据T″ra和T″lb在竖直方向上重合部分的子曲线T″ras和T″lbs之间的时间序列匹配度s、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右侧断边部分与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恢复到真实物理尺寸后的右侧基准线的最大距离da以及敦煌遗书残片图像b左侧断边部分与敦煌遗书残片图像b恢复到真实物理尺寸后的左侧基准线的最小距离db,结合步骤I得到的每幅敦煌遗书残片图像恢复到真实物理尺寸后的网格单元宽度G′w,若mod((da+db),G′w)>N,则将时间序列匹配度s做运算s×n得到s′,然后将时间序列匹配度s′放入集合S中,否则直接将时间序列匹配度s放入集合S中;最后将集合S中的最大值作为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和b之间的最大缀合度;

若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的上部和/或下部存在书卷边界,敦煌遗书残片图像b不存在书卷边界,则将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和b分别放入虚拟栅格图像中的左侧和右侧,使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上部和/或下部的书卷横向网格线分别与虚拟栅格图像中对应的网格横线对齐,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和b中左侧及右侧的基准线分别与虚拟栅格图像中的网格竖线对齐;保持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在虚拟栅格图像中固定不变,先后对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和b的断边部分进行上对齐和下对齐;在上对齐和下对齐后,先将敦煌遗书残片图像b以M像素为步幅在虚拟栅格图像中沿竖直方向在设定的滑动范围内向上滑动,然后回到初始位置,最后沿竖直方向在设定的滑动范围内向下滑动;在敦煌遗书残片图像b的初始位置及每次滑动后,计算两幅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和b对应的经归一化处理后的时间序列化边缘曲线数据T″ra和T″lb在竖直方向上重合部分的子曲线T″ras和T″lbs之间的时间序列匹配度s、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右侧断边部分与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恢复到真实物理尺寸后的右侧基准线的最大距离da以及敦煌遗书残片图像b左侧断边部分与敦煌遗书残片图像b恢复到真实物理尺寸后的左侧基准线的最小距离db,结合步骤I得到的每幅敦煌遗书残片图像恢复到真实物理尺寸后的网格单元宽度G′w,若mod((da+db),G′w)>N,则将时间序列匹配度s做运算s×n得到s′,然后将时间序列匹配度s′放入集合S中,否则直接将时间序列匹配度s放入集合S中;最后将集合S中的最大值作为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和b之间的最大缀合度;

若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不存在书卷边界,敦煌遗书残片图像b的上部和/或下部存在书卷边界,则将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和b分别放入虚拟栅格图像中的左侧和右侧,且使敦煌遗书残片图像b上部和/下部的书卷横向网格线分别与虚拟栅格图像中对应的网格横线对齐,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和b中左侧及右侧的基准线分别与虚拟栅格图像中的网格竖线对齐;保持敦煌遗书残片图像b在虚拟栅格图像中固定不变,先后对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和b的断边部分进行上对齐和下对齐;在上对齐和下对齐后,先将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以M像素为步幅在虚拟栅格图像中沿竖直方向在设定的滑动范围内向上滑动,然后回到初始位置,最后沿竖直方向在设定的滑动范围内向下滑动;在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的初始位置及每次滑动后,计算两幅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和b对应的经归一化处理后的时间序列化边缘曲线数据T″ra和T″lb在竖直方向上重合部分的子曲线T″ras和T″lbs之间的时间序列匹配度s、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右侧断边部分与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恢复到真实物理尺寸后的右侧基准线的最大距离da以及敦煌遗书残片图像b左侧断边部分与敦煌遗书残片图像b恢复到真实物理尺寸后的左侧基准线的最小距离db,结合步骤I得到的每幅敦煌遗书残片图像恢复到真实物理尺寸后的网格单元宽度G′w,若mod((da+db),G′w)>N,则将时间序列匹配度s做运算s×n得到s′,然后将时间序列匹配度s′放入集合S中,否则直接将时间序列匹配度s放入集合S中;最后将集合S中的最大值作为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和b之间的最大缀合度;

若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和b均不存在书卷边界,则将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和b分别放入虚拟栅格图像中的左侧和右侧,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和b中左侧及右侧的基准线分别与虚拟栅格图像中的网格竖线对齐;先后对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和b的断边部分进行上对齐和下对齐;在上对齐和下对齐后,保持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在虚拟栅格图像中固定不变,先将敦煌遗书残片图像b以M像素为步幅在虚拟栅格图像中沿竖直方向在设定的滑动范围内向上滑动,然后回到初始位置,最后沿竖直方向在设定的滑动范围内向下滑动;在敦煌遗书残片图像b的初始位置及每次滑动后,计算两幅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和b对应的经归一化处理后的时间序列化边缘曲线数据T″ra和T″lb在竖直方向上重合部分的子曲线T″ras和T″lbs之间的时间序列匹配度s、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右侧断边部分与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恢复到真实物理尺寸后的右侧基准线的最大距离da以及敦煌遗书残片图像b左侧断边部分与敦煌遗书残片图像b恢复到真实物理尺寸后的左侧基准线的最小距离db,结合步骤I得到的每幅敦煌遗书残片图像恢复到真实物理尺寸后的网格单元宽度G′w,若mod((da+db),G′w)>N,则将时间序列匹配度s做运算s×n得到s′,然后将时间序列匹配度s′放入集合S中,否则直接将时间序列匹配度s放入集合S中;最后将集合S中的最大值作为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和b之间的最大缀合度;

虚拟栅格图像为人工设计的空白图像,虚拟栅格图像的水平长度不小于拟判定是否能够缀合的两幅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和b的水平长度之和,竖直高度不小于拟判定是否能够缀合的两幅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和b的竖直高度的较大值,且虚拟栅格图像内部均匀设置有网格,网格宽度与敦煌遗书残片图像恢复到真实物理尺寸后的网格单元宽度相等,网格高度与完整文书图像恢复到真实物理尺寸后上部和下部的书卷横向网格线之间的距离相等,M=1,mod()为求余函数,N为栅格宽度阈值,n为惩罚系数,滑动范围为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和b的断边部分在上对齐和下对齐后,从对齐点的上端P像素至下端P像素。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敦煌遗书残片图像的自动缀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K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K0:判断拟判定是否能够缀合的两幅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和b的上部和/或下部是否存在书卷边界,若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和b均不存在书卷边界则进入步骤K1;若仅有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的上部和/或下部存在书卷边界则进入步骤K2;若仅有敦煌遗书残片图像b的上部和/或下部存在书卷边界则进入步骤K3,若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的上部和/或下部存在书卷边界,且敦煌遗书残片图像b的上部和/或下部存在书卷边界则进入步骤K4;

K1:创建虚拟栅格图像,将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和b分别放入虚拟栅格图像中的左侧和右侧,将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和b中左侧及右侧的基准线分别与虚拟栅格图像中的网格竖线对齐,将敦煌遗书残片图像b的断边部分的上端点与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的断边部分的上端点对齐;然后进入步骤K5;

K2:创建虚拟栅格图像,将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和b分别放入虚拟栅格图像中的左侧和右侧,将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上部和/或下部的书卷横向网格线分别与虚拟栅格图像中对应的网格横线对齐,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和b中左侧及右侧的基准线分别与虚拟栅格图像中的网格竖线对齐,将敦煌遗书残片图像b的断边部分的上端点与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的断边部分的上端点对齐;然后进入步骤K5;

K3:创建虚拟栅格图像,将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和b分别放入虚拟栅格图像中的左侧和右侧,将敦煌遗书残片图像b上部和/或下部的书卷横向网格线分别与虚拟栅格图像中对应的网格横线对齐,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和b中左侧及右侧的基准线分别与虚拟栅格图像中的网格竖线对齐,将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的断边部分的上端点与敦煌遗书残片图像b的断边部分的上端点对齐;然后进入步骤K5;

K4:创建虚拟栅格图像,将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和b分别放入虚拟栅格图像中的左侧和右侧,且使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和b中存在的书卷横向网格线分别与虚拟栅格图像中对应的网格横线对齐,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和b中左侧及右侧的基准线分别与虚拟栅格图像中的网格竖线对齐;然后进入步骤K5;

K5:在敦煌遗书残片图像b位于虚拟栅格图像中的当前位置下,计算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和b对应的经归一化处理后的时间序列化边缘曲线数据T″ra和T″lb在竖直方向上重合部分的子曲线T″ras和T″lbs之间的时间序列匹配度s,然后进入步骤K6;

K6:将归一化处理后的时间序列化边缘曲线数据T″ra和T″lb的各自的首尾端点直接连线,令所形成的线段长度分别为La和Lb,max(La,Lb)为两者中的较大值;然后将T″lbs的首尾端点直接连线,令所形成的线段长度为Lc;若Lc大于等于长度阈值,进入步骤K7;否则,进入步骤K8;

K7:首先计算子曲线T″ras和T″lbs之间的时间序列匹配度s:计算子曲线T″ras和T″lbs在每个对应位置的横坐标的数据差值,将所得到数据差值按顺序组成差值数组d,统计差值数组d中值小于等于差值阈值的元素个数记为tc;结合步骤K6得到的线段长度Lc,计算得出时间序列匹配度s=tc/Lc;

然后计算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右侧断边部分与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恢复到真实物理尺寸后的右侧基准线的最大距离da,以及敦煌遗书残片图像b左侧断边部分与敦煌遗书残片图像b恢复到真实物理尺寸后的左侧基准线的最小距离db;

最后结合步骤I得到的每幅敦煌遗书残片图像恢复到真实物理尺寸后的网格单元宽度G′w,若mod((da+db),G′w)>N,则将时间序列匹配度s做运算s×n得到s′,然后将时间序列匹配度s′放入集合S中,否则直接将时间序列匹配度s放入集合S中;然后进入步骤K9;

K8:将子曲线T″ras和T″lbs之间的时间序列匹配度s置为0,并将s的值放入集合S中;然后进入步骤K9;

K9:若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的上部和/或下部存在书卷边界,且敦煌遗书残片图像b的上部和/或下部存在书卷边界,则进入步骤L;若仅有敦煌遗书残片图像b的上部和/或下部存在书卷边界,则进入步骤K13;若敦煌遗书残片图像b不存在书卷边界则进入步骤K10;

K10:以1像素为步幅,将敦煌遗书残片图像b在虚拟栅格图像中以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断边部分的上端点为参照点分别向上及向下滑动,滑动范围不超过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断边部分的上端点上下各P像素;在每次移动后均重复步骤K5至K8,直至敦煌遗书残片图像b在虚拟栅格图像中滑动至滑动范围的边界,即图像b的断边部分的上端点分别与滑动范围上下两端的两个像素点重合;然后进入步骤K11;

K11:维持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和b分别位于虚拟栅格图像中的左侧和右侧,且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和b中左侧与右侧的基准线位置与虚拟栅格图像中的网格竖线对齐,然后将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的断边部分的下端点与敦煌遗书残片图像b的断边部分的下端点对齐,再依次执行步骤K5至K8;步骤K8执行完毕后直接进入步骤K12;

K12:以1像素为步幅,将敦煌遗书残片图像b在虚拟栅格图像中以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断边部分的下端点为参照点分别向上及向下滑动,且滑动范围不超过汉简图像a断边部分的下端点上下各P像素;每次移动后均重复步骤K5至K8,直至敦煌遗书残片图像b在虚拟栅格图像中滑动至滑动范围的边界,即图像b的断边部分的下端点分别与滑动范围上下两端的两个像素点重合;然后进入步骤L;

K13:以1像素为步幅,将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在虚拟栅格图像中以敦煌遗书残片图像b断边部分的上端点为参照点分别向上及向下滑动,且滑动范围不超过汉简图像b断边部分的上端点上下各P像素,每次移动后均重复步骤K5至K8,直至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在虚拟栅格图像中滑动至滑动范围的边界,即图像a的断边部分的上端点分别与滑动范围上下两端的两个像素点重合;然后进入步骤K14;

K14:维持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和b分别位于虚拟栅格图像中的左侧和右侧,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和b中左侧与右侧的基准线位置与虚拟栅格图像中的网格竖线对齐,且敦煌遗书残片图像b上部及下部的书卷边界分别与虚拟栅格图像上部及下部的网格横线对齐,然后将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的断边部分的下端点与敦煌遗书残片图像b的断边部分的下端点对齐,再依次执行步骤K5至K8;步骤K8执行完毕后直接进入步骤K15;

K15:以1像素为步幅,将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在虚拟栅格图像中以敦煌遗书残片图像b断边部分的下端点为参照点分别向上及向下滑动,且滑动范围不超过汉简图像b断边部分的上端点上下各P像素;每次移动后均重复步骤K5至K8,直至敦煌遗书残片图像a在虚拟栅格图像中滑动至滑动范围的边界,即图像a的断边部分的上端点分别与滑动范围上下两端的两个像素点重合;然后进入步骤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