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基于针织领域的服装设计专用模型,它包含底板(1)、支撑杆(2)、支撑板(3)和模型本体(4),底板(1)上表面后侧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支撑杆(2),该支撑杆(2)的上端分别与固定板(5‑6)下侧壁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固定板(5‑6)的前侧设有模型本体(4),该模型本体(4)中的头部模型(4‑2)通过支杆与支撑板(3)连接;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一号伸缩机构(5)、二号伸缩机构(6)、底座(7)、连接件(8)和固定片(9),模型本体(4)还包含主体模型(4‑1)、上臂模型(4‑3)和下臂模型(4‑4),主体模型(4‑1)设置于头部模型(4‑2)的下侧,且主体模型(4‑1)上侧壁上的插槽内插设有一号连接杆(10),该一号连接杆(10)的上端穿过主体模型(4‑1)的上侧后,与头部模型(4‑2)连接,主体模型(4‑1)上侧的内部插设有二号连接杆(11),该二号连接杆(11)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上臂模型(4‑3)的上端固定连接,上臂模型(4‑3)悬设在主体模型(4‑1)的左右两侧,上臂模型(4‑3)的内部均设有一号伸缩机构(5),主体模型(4‑1)的下侧设有下臂模型(4‑4),该下臂模型(4‑4)的内部均设有二号伸缩机构(6),该二号伸缩机构(6)中的支撑片(6‑1)的底端插设在底座(7)内,该底座(7)的后侧壁上均固定有连接件(8),该连接件(8)上均通过螺栓旋接有固定片(9),该固定片(9)固定在固定座(26)的前侧壁上,固定座(26)固定在底板(1)的上表面上,且固定座(26)设置于左右两侧的支撑杆(2)之间,支撑杆(2)由插杆(2‑1)和套管(2‑2)构成,下侧的套管(2‑2)的下端固定在底板(1)的上表面上,套管(2‑2)的内部插设有插杆(2‑1),该插杆(2‑1)的上端穿过下侧的套管(2‑2)的上端后,插设在上侧的套管(2‑2)内,上侧的套管(2‑2)的上端与支撑板(3)固定连接,插杆(2‑1)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与上下两侧的套管(2‑2)连接;
上述的一号伸缩机构(5)均由一号电机(5‑1)、一号内螺纹管(5‑2)、一号螺杆(5‑3)、一号管(5‑4)、二号管(5‑5)和固定板(5‑6)构成,上臂模型(4‑3)的内部设有一号凹槽(5‑7),该一号凹槽(5‑7)的上侧壁内插设并固定有一号电机(5‑1),该一号电机(5‑1)的输出轴上固定有一号内螺纹管(5‑2),该一号内螺纹管(5‑2)的内部均插设有一号螺杆(5‑3),且通过螺纹旋接,一号螺杆(5‑3)的下端穿过一号内螺纹管(5‑2)的下端后,与一号管(5‑4)下侧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一号管(5‑4)的上端套设有二号管(5‑5),该二号管(5‑5)的上端插设在一号凹槽(5‑7)内,一号凹槽(5‑7)以及二号管(5‑5)左右两侧的内壁上均设有一号滑槽(5‑
8),该一号滑槽(5‑8)内均滑动设置有一号滑板(5‑9),该一号滑板(5‑9)分别固定在二号管(5‑5)以及一号管(5‑4)的外侧壁上,一号管(5‑4)的下端固定有固定板(5‑6),该固定板(5‑
6)的下表面上固定有手部模型(5‑10);
上述的二号伸缩机构(6)还包含二号电机(6‑2)、二号螺杆(6‑3)、二号内螺纹管(6‑4)和二号滑板(6‑5),二号内螺纹管(6‑4)设置于下臂模型(4‑4)下侧的二号凹槽(6‑6)内,二号凹槽(6‑6)的上侧壁内嵌设并固定有二号电机(6‑2),该二号电机(6‑2)与外部电源连接,二号电机(6‑2)的输出轴上固定有二号螺杆(6‑3),该二号螺杆(6‑3)的下端插设在二号内螺纹管(6‑4)内,且通过螺纹旋接,二号内螺纹管(6‑4)外环壁上端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二号滑板(6‑5),该二号滑板(6‑5)分别滑动设置在二号凹槽(6‑6)左右两侧壁上的二号滑槽(6‑7)内,二号内螺纹管(6‑4)的下端与支撑片(6‑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支撑片(6‑1)呈“T”形设置,支撑片(6‑1)的竖板上开设有限位孔(6‑8),该限位孔(6‑8)内插设有定位杆(6‑9),该定位杆(6‑9)的两端分别穿过底座(7)的前后两侧壁后,悬设在底座(7)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针织领域的服装设计专用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头部模型(4‑2)的下侧设有空腔(12),该空腔(12)的内部设有限位板(13),该限位板(13)的上侧固定有弹簧(14),该弹簧(14)的上端与空腔(12)上侧的内侧壁固定连接,限位板(13)的下表面与一号连接杆(10)的上端固定连接,一号连接杆(10)外环壁的中端固定有拨杆(15),该拨杆(15)悬设在头部模型(4‑2)与主体模型(4‑1)之间,在需将头部模型(4‑2)与主体模型(4‑1)分离时,通过拨杆(15)带动一号连接杆(10)向上移动,一号连接杆(10)通过限位板(13)对弹簧(14)进行压缩,直至一号连接杆(10)的下端与主体模型(4‑1)分离,使得主体模型(4‑1)与头部模型(4‑2)分离,在需要安装时,主体模型(4‑1)与头部模型(4‑2)处于同一垂直面,松开拨杆(15),在弹簧(14)的弹力下,推动限位板(13)向下移动,限位板(13)带动一号连接杆(10)向下移动,直至一号连接杆(10)的下端插入主体模型(4‑1)上侧的插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针织领域的服装设计专用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号连接杆(11)的中端套设并固定有一号伞齿轮(16),该一号伞齿轮(16)的下侧啮合设置有二号伞齿轮(17),二号伞齿轮(17)套设并固定在三号电机(18)的输出轴上,三号电机(18)与外部电源连接,三号电机(18)穿过安装板(19)后,固定在安装板(19)的下表面上,安装板(19)与主体模型(4‑1)的左右两侧壁固定连接,在试穿时,启动三号电机(18),三号电机(18)带动二号伞齿轮(17)转动,二号伞齿轮(17)带动一号伞齿轮(16)转动,一号伞齿轮(16)带动二号连接杆(11)转动,二号连接杆(11)带动两侧的上臂模型(4‑3)转动,使得手部模型(5‑10)悬设在头部模型(4‑2)的两侧,再进行试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针织领域的服装设计专用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号连接杆(11)的两端上均套设有加强板(20),该加强板(20)通过轴承与二号连接杆(11)旋接,加强板(20)的下侧固定在安装板(19)的上表面上,二号连接杆(11)在转动的过程中,通过加强板(20)对二号连接杆(11)的两端进行支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针织领域的服装设计专用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模型(4‑1)的后侧抵触有推板(21),该推板(21)的后侧壁上固定有电动推杆(22),该电动推杆(22)固定在连接板(23)的前侧壁上,连接板(23)前侧壁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在左右两侧的插杆(2‑1)的后侧壁上,主体模型(4‑1)的前侧设有限位杆(24),限位杆(24)呈“T”形设置,该限位杆(24)的竖杆的下端固定在底板(1)上表面的中心,在将衣服穿至模型本体(4)上时,将头部模型(4‑2)与主体模型(4‑1)分离,然后启动电动推杆(22),电动推杆(22)推动主体模型(4‑1)向前侧倾斜,使得主体模型(4‑1)与限位杆(24)接触,以供设计师将衣服穿至模型本体(4)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针织领域的服装设计专用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板(21)的前侧壁上固定有磁铁(25),该磁铁(25)与主体模型(4‑1)相吸附设置,在使用时,磁铁(25)对主体模型(4‑1)进行限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针织领域的服装设计专用模型,其特征在于:它的工作原理:在试穿开衫式的上衣时,先启动一号电机(5‑1),一号电机(5‑1)带动一号内螺纹管(5‑2)转动,一号内螺纹管(5‑2)带动一号螺杆(5‑3)向上移动,一号螺杆(5‑3)带动一号管(5‑4)向上移动,一号管(5‑4)带动固定板(5‑6)向上移动,当固定板(5‑6)移动至二号管(5‑
5)的下端时,则带动二号管(5‑5)向上移动,直至固定板(5‑6)抵触在上臂模型(4‑3)的下侧,再将上臂模型(4‑3)向后侧旋转一定角度后,将上衣两侧的袖子同时套至上臂模型(4‑
3)上,然后再套至主体模型(4‑1)本体(4)上,最后反向启动一号电机(5‑1),一号电机(5‑1)带动一号内螺纹管(5‑2)转动,该一号内螺纹管(5‑2)带动一号螺杆(5‑3)向下移动,一号螺杆(5‑3)带动固定板(5‑6)向下移动,直至到达初始的位置,再对上衣进行整体,当试穿套头式的上衣时,则松开上侧的套管(2‑2)上的螺栓,将该套管(2‑2)从插杆(2‑1)的上端分离,套管(2‑2)通过支撑板(3)带动头部模型(4‑2)向上移动,使得头部模型(4‑2)与主体模型(4‑1)分离,再将上臂模型(4‑3)向上旋转,使得手部模型(5‑10)呈向上的状态,然后将上衣同时从主体模型(4‑1)以及上臂模型(4‑3)的上侧向下侧套穿,直至上衣套至主体模型(4‑
1)的下侧,穿好后,再将上臂模型(4‑3)向下旋转,最后对上衣进行整体,当试穿下衣时,则先松开上下两侧的套管(2‑2)上的螺栓,再根据裤子的长短,启动二号电机(6‑2),二号电机(6‑2)带动二号螺杆(6‑3)转动,二号螺杆(6‑3)带动二号内螺纹管(6‑4)向下移动,由于支撑片(6‑1)的下侧插设在底座(7)内,且底座(7)为固定的,二号内螺纹管(6‑4)移动的过程中,带动下臂模型(4‑4)向上移动,直至到达合适的位置,再关闭二号电机(6‑2),然后再将定位杆(6‑9)从底座(7)上拔出,将下臂模型(4‑4)微微向前侧倾斜,将裤子分别套至下臂模型(4‑4)上,到达合适的位置后,再将支撑片(6‑1)插至底座(7)内,最后将定位杆(6‑9)插至底座(7)内,对支撑片(6‑1)进行限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