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基于MICP技术改良黄河粉沙颗粒级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质量配比2‑1:1‑
2:9‑20取菌液、胶结液和黄河粉沙并于10‑35℃环境下混合后静置20‑75h,即得颗粒级配改良后的黄河粉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MICP技术改良黄河粉沙颗粒级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液活性OD600大于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MICP技术改良黄河粉沙颗粒级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结液中尿素和钙离子的摩尔浓度配比为2‑1:1‑2,且胶结液的浓度为0.5‑1.5 mol/L。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MICP技术改良黄河粉沙颗粒级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结液由摩尔浓度配比为2:1的尿素和钙离子溶液组成,胶结液的浓度为1.5 mol/L。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MICP技术改良黄河粉沙颗粒级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钙离子溶液为CaCl2溶液。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MICP技术改良黄河粉沙颗粒级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液采用如下方法制备:将巴氏芽孢杆菌(编号ATCC11859)接种到液体培养基培养即得所述菌液。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MICP技术改良黄河粉沙颗粒级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培养基中CH4N2O:蛋白胨:酵母提取物:NaCl的质量比为1:1:0.5:1。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MICP技术改良黄河粉沙颗粒级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液、胶结液和黄河粉沙的混合方式如下:取黄河粉沙振捣密实后对其顶面拉毛,再依次加入菌液和胶结液至黄河粉沙拉毛面即可。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基于MICP技术改良黄河粉沙颗粒级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颗粒级配改良后的黄河粉沙再次作为待改良的黄河粉沙,继续与菌液、胶结液混合并重复改良步骤。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MICP技术改良黄河粉沙颗粒级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重复改良步骤的次数为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