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知嘟嘟! 联系电话:13336804447 卖家免费入驻,海量在线求购! 卖家免费入驻,海量在线求购!
知嘟嘟
我要发布
联系电话:13336804447
知嘟嘟经纪人
收藏
专利号: 2020111792989
申请人: 南昌工程学院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专利状态:已下证
专利领域: 计算;推算;计数
更新日期:2023-12-11
缴费截止日期: 暂无
价格&联系人
年费信息
委托购买

摘要: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基于城市内涝基础信息的蓄涝水面率分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用户输入的基本信息,其中,所述基本信息包括当前地区的降雨径流系数、主要历时降雨统计成果和现状水面率;

根据所述基本信息和雨洪过程控制信息得到设计排涝流量;

根据所述设计排涝流量和所述基本信息得到设计调蓄水深;

根据所述设计排涝流量或所述设计调蓄水深得到对应的设计暴雨历时;

根据所述设计排涝流量、设计暴雨历时得到分区指数;

通过所述分区指数对所述当前地区的蓄涝水面率进行分区阈值划定,得到区域划分结果;

输出所述区域划分结果;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基本信息和雨洪过程控制信息得到设计排涝流量,包括:根据所述降雨径流系数、所述主要历时降雨统计成果和所述现状水面率得到初始排涝流量;

根据所述基本信息得到第一雨洪过程控制信息和第二雨洪过程控制信息;

根据所述初始排涝流量、所述第一雨洪过程控制信息和所述第二雨洪过程控制信息得到所述设计排涝流量;

所述初始排涝流量按照如下公式确定:Qaij=(V净i‑V设调)/0.36ti=0.278(ψ·S·f(ti)‑1000αj·S·h)/ti、所述第一雨洪过程控制信息按照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二雨洪过程控制信息按照如下公式确定:Qmin=0.278ψ·S·f(tmax)/tmax2

其中,ψ为地区综合径流系数;S为设计排水面积,单位为km ;ti为设计暴雨历时,单位为小时;f(ti)为设计暴雨历时ti对应的暴雨量,单位为mm;αj为设计蓄涝水面率;h为设计调蓄水深初始值,单位为m;Qaij为设计蓄涝水面率αj条件下,设计暴雨历时ti对应的初始排涝流

3 3

量,单位为m/s;V净i为设计暴雨历时ti对应的净雨雨量,单位为万m ;V设调为设计调蓄水量,

3 3

单位为万m ;Qbij为排除ti到ti+1时段净增雨洪所需的排涝流量,单位为m/s;Qmin为在最大暴3

雨历时tmax内腾空调蓄容积所需的排涝流量,单位为m/s;

所述设计排涝流量按照如下公式确定:其中,Qaij为设计蓄涝水面率αj条件下,设计暴雨历时ti对应的初始排涝流量,单位为

3 3

m/s;Qbij为排除ti到ti+1时段净增雨洪所需的排涝流量,单位为m/s;Qmin为在最大暴雨历时3

tmax内腾空调蓄容积所需的排涝流量,单位为m/s;Qij为基于雨洪过程控制Qbij和Qmin条件下3

的设计排涝流量,单位为m/s。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涝水面率分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区指数包括超短历时受淹指数和排涝流量效率指数;所述通过所述分区指数对所述当前地区的蓄涝水面率进行分区阈值划定,得到区域划分结果,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当所述超短历时受淹指数大于第一预设值,所述排涝流量效率指数小于第二预设值,所述当前地区的蓄涝水面率为紧张区;

当所述超短历时受淹指数等于第一预设值,所述排涝流量效率指数小于第二预设值,所述当前地区的蓄涝水面率为经济区;

当所述超短历时受淹指数等于第一预设值,所述排涝流量效率指数等于第二预设值,所述当前地区的蓄涝水面率为宽松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涝水面率分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计调蓄水深按照如下公式确定:其中,hij设计调蓄水深,单位为m;ψ为地区综合径流系数;S为设计排水面积,单位为2

km ;αj为设计蓄涝水面率;ti为设计暴雨历时,单位为小时;f(ti)为设计暴雨历时ti对应的3

暴雨量,单位为mm;Qij为基于雨洪过程控制Qbij和Qmin条件下的设计排涝流量,单位为m/s。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涝水面率分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设计排涝流量或所述设计调蓄水深得到对应的设计暴雨历时,包括:根据所述设计排涝流量得到第一排涝设计参数;

根据所述设计调蓄水深得到第二排涝设计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排涝设计参数或所述第二排涝设计参数得到对应的设计暴雨历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涝水面率分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涝设计参数按照如下公式确定:Qj=maxQij

所述第二排涝设计参数按照如下公式确定:hj=max hij

3

其中,Qij为基于雨洪过程控制条件下的设计排涝流量,单位为m /s;Qj为固定蓄涝水面3

率αj下的排涝流量,单位为m /s;hij设计调蓄水深,单位为m;hj为固定蓄涝水面率αj下的调蓄水深,单位为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蓄涝水面率分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短历时受淹指数按照如下公式确定:所述排涝流量效率指数按照如下公式确定:其中,ξj反映当前地区的受淹可能性;ηj反映不同暴雨历时下对应的设计排涝流量差3

异;Qij为基于雨洪过程控制条件下的设计排涝流量,单位为m  /s;Q j为固定蓄涝水面率αj3

下的排涝流量,单位为m/s。

7.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蓄涝水面率分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计暴雨历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24小时、12小时、6小时、3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