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组装式建筑U型槽基础,包括具有空腔槽(10)的U型槽体和设于所述空腔槽(10)内的柱形钢制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槽体包括至少两块沿自身长度方向相互拼接的预制件(1),所述柱形钢制构件(2)设有用于连接固定并调平相邻两个预制件(1)的连接组件(3);所述连接组件(3)包括多个竖直向上设置于所述预制件(1)上的固定杆(31),相邻两个预制件(1)上的部分所述固定杆(31)伸入所述柱形钢制构件(2)的中空处;所述预制件(1)的一侧面设为上斜面(13),另一侧面设为与所述上斜面(13)相平行的下斜面(12);所述柱形钢制构件(2)包括活动板(22)和断面呈“凵”字形的固定件(21),所述固定件(21)包括一体成型的腰板(211)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翼板(212),所述活动板(22)位于所述固定件(21)的缺口处,且活动板(22)与所述固定件(21)沿所述U型槽体长度方向滑移设置;其中一个预制件(1)上的部分固定杆(31)的周面抵接于所述腰板(211)相对所述活动板(22)的表面,另一个所述预制件(1)上的部分固定杆(31)的周面抵接于所述活动板(22)相对所述腰板(211)的表面;所述连接组件(3)还包括连接螺杆(32),所述连接螺杆(3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活动板(22)和所述腰板(211)连接,所述连接螺杆(32)转动时带动所述活动板(22)朝向所述腰板(211)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建筑U型槽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件(1)上的固定杆(31)设为沿所述预制件(1)长度方向排布的两组,一组所述固定杆(31)由两根沿所述预制件(1)宽度方向排布的固定杆(31)组成,且两根固定杆(31)之间的最大距离等于所述固定件(21)的两个翼板(212)相对面之间的距离;抵接于所述腰板(211)表面的所述固定杆(31)的周面与所述翼板(212)的相对面焊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建筑U型槽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翼板(212)的底面设有贴合于所述预制件(1)的空腔槽(10)的槽底的垫板(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建筑U型槽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件(1)内埋设有一一对应所述固定杆(31)设置的套筒(17),所述固定杆(31)与所述套筒(17)插接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建筑U型槽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件(1)的空腔槽(10)的槽底面与所述下斜面(12)之间预埋有第一预埋件(14),所述第一预埋件(14)的上表面与所述预制件(1)的空腔槽(10)的槽底面平齐,所述第一预埋件(14)的侧面与所述下斜面(12)平齐;所述预制件(1)的空腔槽(10)的槽底面与所述上斜面(13)之间预埋有第二预埋件(15),所述第二预埋件(15)的上表面与所述预制件(1)的空腔槽(10)的槽底面平齐,所述第二预埋件(15)的侧面与所述上斜面(13)平齐;所述第一预埋件(14)与所述第二预埋件(15)通过预埋于所述预制件(1)内的连接钢筋(16)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装式建筑U型槽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22)相对所述腰板(211)的表面设有两个竖直对称设置的凸棱(221),抵接于所述活动板(22)的所述固定杆(31)的周面抵接于所述凸棱(221)的远离另一凸棱(221)的侧面。
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装式建筑U型槽基础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预制件(1)制作,包括以下:
S1.1、调整第一预埋件(14)和第二预埋件(15)之间的相对位置并利用夹具固定,然后通过焊接连接钢筋(16),使得第一预埋件(14)和第二预埋件(15)固定连接;
S1.2、以第一预埋件(14)的上表面和斜面、第二预埋件(15)的斜面为基准面,通过基准面与模板内壁的配合进行定位;
S1.3、浇筑混凝土到模板内;
S1.4、脱模,以制成预制件(1);
S2、沟槽(100)施工,包括以下:
S2.1、沟槽(100)定位放线;
S2.2、开挖沟槽(100),且沟槽(100)的槽壁为斜面;
S2.3、夯实沟槽(100)底部,并均匀铺设碎石子(103);
S3、组装U型槽体,包括以下:
S3.1、将预制件(1)沿长度方向排布于沟槽(100)底部,使相邻两个预制件(1)通过上斜面(13)和下斜面(12)之间配合进行搭接;
S3.2、垫高并利用水平仪调平首块预制件(1);
S3.3、将固定杆(31)竖直插入预制件(1);
S3.4、于两个预制件(1)之间的上方竖直向下放置固定件(21),确保固定件(21)与固定杆(31)的抵接配合,并于固定件(21)的缺口处放置活动板(22),确保活动板(22)与固定杆(31)的抵接配合;
S3.5、于活动板(22)上的第一通孔(222)处焊接第一螺母(33),将连接螺杆(32)水平依次穿过腰板(211)的第二通孔(213)和活动板(22)的第一通孔(222),并确保连接螺杆(32)与第一螺母(33)螺纹连接,于连接螺杆(32)上焊接第二螺母(34),并确保第二螺母(34)的端面抵接于腰板(211)背离活动板(22)的表面;
S3.6、旋动连接螺杆(32),带动活动板(22)朝向腰板(211)方向移动,从而带动其中一个预制件(1)靠近相邻预制件(1)运动,当预制件(1)移动时,通过其上的下斜面(12)与另一预制件(1)的上斜面(13)的配合,预制件(1)沿U型槽体长度方向移动的同时也进行高度移动,待预制件(1)向上移动至与相邻预制件(1)的空腔槽(10)槽底平齐时,停止连接螺杆(32)的转动;
S3.7、沿沟槽(100)的槽壁向沟槽(100)槽底与预制件(1)下表面填加碎石子(103);
S4、安装墙板(20):通过墙板(20)与柱形钢制构件(2)的连接,将墙板(20)安装于空腔槽(10)的中部位置;
S5、浇筑定形:支设上模板(101)和楔形模板(102),于墙板(20)与空腔槽(10)的槽壁之间的间隙和预制件(1)与沟槽(100)槽壁之间的间隙浇筑混凝土(10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装式建筑U型槽基础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1之前,利用800‑1000目 的砂纸打磨修整预制件(1)的上斜面(13)和下斜面(12),并滞留一些打磨碎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