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式(I)所示2‑呋喃甲酰胺类化合物:式(I)中,R为一个或多个,所述R为氢、卤素、硝基、C1~C4的烷基或C1~C4烷氧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2‑呋喃甲酰胺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R为4‑甲氧基、2‑氯基、3‑氯基、4‑氯基、4‑溴基、2‑氟基、3‑氟基、4‑氟基、2,4‑二氟基、2,6‑二氟基、2‑硝基、3‑硝基或
4‑硝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2‑呋喃甲酰胺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式(I)所示2‑呋喃甲酰胺类化合物为下列之一:
4.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式(I)所示2‑呋喃甲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
(1)在稀释剂存在下,式(II)所示化合物与氯化亚砜在40‑45℃反应完全后,除去反应溶剂,获得式(III)所示化合物;所述稀释剂选自于甲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四氢呋喃、或乙酸乙酯中的一种;
(2)在稀释剂和缚酸剂存在下,式(III)所示化合物与9H‑吡啶[3,4‑b]吲哚于25‑30℃下反应完全后,用旋转蒸发仪除去稀释剂,用体积浓度50%乙酸乙酯水溶液进行萃取,水相再用乙酸乙酯萃取,合并乙酸乙酯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至无液体蒸出,最后以体积比
3:1的石油醚/乙酸乙酯为洗脱剂进行硅胶柱层析,收集Rf值为0.2~0.3的组分,得到式(I)所示2‑呋喃甲酰胺类化合物;所述稀释剂同步骤(1);所述缚酸剂选自于碳酸钾、三乙胺、吡啶、N‑甲基吗啉中的一种;
式(II)中,R为一个或多个,所述R为氢、卤素、硝基、C1~C4的烷基或C1~C4烷氧基;
式(I)和式(III)中R同式(II)。
5.如权利要求4所述2‑呋喃甲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式(II)所示化合物与稀释剂和氯化亚砜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0~120:10~15。
6.如权利要求4所述2‑呋喃甲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式(II)所示化合物与9H‑吡啶[3,4‑b]吲哚的物质的量之为1:1~1.5;所述稀释剂体积用量以9H‑吡啶[3,4‑b]吲哚的物质的量计为1‑10mL/mmol;所述缚酸剂体积用量以9H‑吡啶[3,4‑b]吲哚的物质的量计为0.01‑0.5mL/mmol。
7.如权利要求4所述2‑呋喃甲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方法为:将式(II)所示化合物用稀释剂溶解,加入氯化亚砜,在45℃下回流反应1.5‑2h,反应结束后,反应液减压浓缩去除溶剂,加入稀释剂溶解后再次减压浓缩去除溶剂,氮气吹扫去除氯化亚砜,得到褐色的油状或固体物,即为式(III)所示化合物;所述式(II)所示化合物与溶解式(II)所示化合物的稀释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100。
8.如权利要求4所述2‑呋喃甲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方法为:向步骤(1)式(III)所示化合物中加入稀释剂溶解,缓慢滴加用含稀释剂和缚酸剂溶解的
9H‑吡啶[3,4‑b]吲哚,滴加完毕,在25℃下反应完全后,减压浓缩去除溶剂,用体积浓度
50%乙酸乙酯水溶液进行萃取,水相用乙酸乙酯萃取,乙酸乙酯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至无液体蒸出,最后以体积比3:1的石油醚/乙酸乙酯为洗脱剂进行硅胶柱层析,收集Rf值为0.2~0.3的组分,获得式(I)所示2‑呋喃甲酰胺类化合物;所述式(II)所示化合物与9H‑吡啶[3,4‑b]吲哚物质的量之比为1:1;所述溶解9H‑吡啶[3,4‑b]吲哚的稀释剂和缚酸剂体积用量以9H‑吡啶[3,4‑b]吲哚物质的量计分别为2mL/mmol和0.1mL/mmol,所述溶解式(III)所示化合物的稀释剂与溶解9H‑吡啶[3,4‑b]吲哚的稀释剂体积比为3.2:1。
9.如权利要求4所述2‑呋喃甲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I)所示化合物按如下方法制备:
将式(Ⅳ)所示化合物与质量浓度为15%的盐酸水溶液于冰水混合物中搅拌至式(Ⅳ)化合物溶解,加入质量浓度30%的亚硝酸钠水溶液,在0~5℃下反应15~30min,随后加入
2‑呋喃甲酸的丙酮溶液以及氯化铜二水合物水溶液,在0~5℃下反应6h后,再转移至室温下反应16h后,抽滤,滤饼用水洗涤后再用质量浓度10%的碳酸氢钠水溶液溶解至pH为中性或弱碱性,随后加入2M盐酸至固体不再析出,过滤,滤饼干燥,得到式(II)所示化合物;所述盐酸水溶液体积用量以式(Ⅳ)所示化合物物质的量计为600mL/mol;所述亚硝酸钠水溶液体积用量以式(Ⅳ)所示化合物物质的量计为500mL/mol;所述式(Ⅳ)所示化合物与2‑呋喃甲酸物质的量之比为1:1;所述丙酮体积用量以2‑呋喃甲酸物质的量计为600mL/mol;所述氯化铜二水合物水溶液浓度为3g/20mL;所述式(Ⅳ)所示化合物中R同式(II)。
10.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式(I)所示2‑呋喃甲酰胺类化合物在制备抑制铜绿假单胞菌蛋白水解酶或绿脓菌素产量制剂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