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综合监测海水入侵砂岩含水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电阻率测线布设:在探测区内布置电阻率测线,将电阻率测线垂直于入侵面;
S2、探地雷达法或地震反射法布设:平行于电阻率测线,每条电阻率测线附近各布设至少一条探地雷达法或地震反射波测线;
S3、测井布设及取样:每条测线至少布置三个钻孔,即分别布设在海水严重入侵区、轻度入侵区、无入侵区,对每个钻孔内取样;
S4、建立氯离子浓度与淡‑海水混合液电阻率关系曲线:分别在钻孔中取淡水和在附近海中取海水,测定不同比例淡水与海水混合后氯离子浓度和电阻率值,建立氯离子浓度与淡‑海水混合液电阻率关系曲线;
S5、建立氯离子浓度与海水入侵砂岩含水层真电阻关系曲线:通过测试砂岩岩样,确定阿尔奇公式中参数;将不同氯离子浓度所对应的淡‑海水混合液电阻率值带入阿尔奇公式,可以得到该离子浓度海水入侵砂岩含水层后的真电阻率,最后,建立了氯离子浓度与海水入侵砂岩含水层真电阻率的关系曲线;
S6、建立氯离子浓度与海水入侵砂岩含水层视电阻率关系曲线:根据电阻率测井及钻孔相关数据,建立一组已知地层厚度和各层电阻率的层状模型,其中,非入侵层电阻率不变,砂岩含水层电阻率采用海水入侵砂岩真电阻率值,对该组模型进行正演模拟,得到含水层的视电阻率值,从而建立氯离子浓度与海水入侵砂岩含水层视电阻率关系曲线;
S7、确定海水入侵程度砂岩含水层视电阻率:将氯离子浓度250mg/L和1000mg/L在氯离子浓度与海水入侵砂岩含水层视电阻率关系曲线上对应的视电阻率值A、B作为划分海水入侵程度的边界,小于A的为无入侵区;大于A小于B的为轻度入侵区;大于B的为严重入侵区;
S8、电阻率约束反演:利用探地雷达法或地震反射法获得地层的分布信息,结合钻孔及取样的信息及测井的信息作为约束信息,对电阻率剖面数据进行电阻率约束反演;根据各钻孔中实测氯离子浓度,对照氯离子浓度与海水入侵砂岩含水层真电阻率的关系曲线,找到各钻孔真实的入侵地层的电阻率,将各钻孔电阻率作为约束信息,对穿过各钻孔的电阻率剖面进行约束反演;
S9、确定电阻率剖面中海水入侵程度和范围:对进行电阻率约束反演的剖面图,根据以上确定的海水入侵程度地层边界视电阻率A、B,划分无入侵区、轻度入侵区和严重入侵区,并确定各区域的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综合监测海水入侵砂岩含水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将电阻率测线垂直于入侵面,垂直于海岸线,测线长度既满足探测砂岩含水层的深度要求,又要包含入侵的全过程,即包含海水严重入侵区、轻度入侵区、无入侵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综合监测海水入侵砂岩含水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通过探地雷达法或地震反射法来获取电阻率测线下地层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地层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综合监测海水入侵砂岩含水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取样包括取砂岩层水样和取砂岩岩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综合监测海水入侵砂岩含水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建立氯离子浓度与海水入侵砂岩含水层真电阻率的关系曲线具体步骤如下:去除砂岩岩样内的氯离子:取一块砂岩岩样放入淡水中浸泡,1小时后取出岩样,测量浸泡岩样的淡水的电阻率;将岩样烘干,再放入新鲜的淡水中浸泡,重复上面的过程,直到淡水的电阻率不变为止,所有的砂岩岩样都要经过上述过程进行去氯离子处理;
挑选去氯离子后若干块砂岩岩样,测定出每块样品的孔隙度φ1,φ2,…,φn与饱含水电阻率ρ01,ρ02,…,ρ0n,计算出每块砂样的地层因素F,以F为纵坐标、φ为横坐标绘制双对数坐标图,通过拟合确定参数m与a:
式中,F是地层因素,ρ0是岩样电阻率,单位:Ω·m,ρw是水的电阻率,单位:Ω·m,φ是孔隙度,
将氯离子对应的淡‑海水混合液电阻率代入阿尔奇公式可得砂岩含水层海水入侵后真电阻率值:
式中,ρ真是砂岩含水层真电阻率,单位:Ω·m,ρ混是淡水和海水混合液的电阻率,单位:Ω·m;
最后,建立了氯离子浓度与海水入侵砂岩含水层真电阻率关系曲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综合监测海水入侵砂岩含水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对砂岩岩样进行清洗,去除氯离子的影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综合监测海水入侵砂岩含水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电阻率法包括高密度电法和并行电法,探测区内至少布置2条电阻率测线,测线间距10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