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三维识别结构,用于拍摄人脸的第一图像;
处理器,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图像是否符合预设识别条件;若判断结果为总散斑数量少于预设数量,则生成驱动信号,或,若判断结果为所述第一图像中人脸处于视场之外,则根据所述第一图像中人脸与所述第一图像的位置关系确定所述三维识别结构所处的当前视场角度,根据所述当前视场角度和所述位置关系确定所述三维识别结构的目标视场角度,并根据所述目标视场角度生成驱动信号,其中,所述位置关系包括人脸在所述第一图像中的位置以及人脸在所述第一图像中区域大小;
驱动结构,用于在所述驱动信号驱动下带动所述三维识别结构运动,以改变三维识别结构的视场角度,以使三维识别结构在新的视场角度下再次拍摄第一图像,以使总散斑数量大于等于预设数量,或,以使所述三维识别结构由所述当前视场角度运动至目标视场角度,以使所述人脸处于所述视场内;其中,所述总散斑数量由统计多张所述第一图像中所述人脸上的散斑数量获得;
其中,判断所述第一图像是否符合预设识别条件,包括:提取所述第一图像中人脸与所述第一图像的位置关系以及所述第一图像中人脸上的散斑数量;根据所述位置关系确定人脸与三维识别结构进行识别处理的视场的关系;当所述人脸与所述三维识别结构进行识别处理的视场的关系为所述人脸处于所述视场之外时,或,当所述人脸上的总散斑数量少于预设数量时,确定所述第一图像不符合所述预设识别条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脸处于所述视场之外具体包括:处于所述视场内的人脸部分与所述人脸的比值小于预设数值;和/或,所述人脸的关键部分处于所述视场外。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锁还包括:第一外壳;所述三维识别结构与所述第一外壳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包括驱动器和电磁铁,所述三维识别结构上设有吸附块;
所述驱动器受控于所述驱动信号使所述电磁铁通电,以使所述电磁铁与所述吸附块之间产生电磁力,以带动所述三维识别结构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铁包括:上电磁铁和下电磁铁;
所述吸附块位于所述上电磁铁和所述下电磁铁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包括齿轮组和电机;所述三维识别结构通过铰接轴与所述第一外壳铰接;
所述齿轮组中处于末端的齿轮安装于所述铰接轴上,所述电机驱动所述齿轮组运动,以使所述齿轮组带动所述三维识别结构运动。
7.一种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门锁,所述门锁包括:三维识别结构和驱动结构;
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三维识别结构拍摄的人脸的第一图像;
判断所述第一图像是否满足预设识别条件;
若判断结果为总散斑数量少于预设数量,则使所述驱动结构带动所述三维识别结构运动,以改变三维识别结构的视场角度,以使三维识别结构在新的视场角度下再次拍摄第一图像,以使总散斑数量大于等于预设数量,其中,所述总散斑数量由统计多张所述第一图像中所述人脸上的散斑数量获得;或,若判断结果为所述第一图像中人脸处于视场之外,则根据所述第一图像中人脸与所述第一图像的位置关系识别所述三维识别结构所处的当前视场角度,根据所述当前视场角度和所述位置关系确定所述三维识别结构的目标视场角度,使所述驱动结构带动所述三维识别结构运动,以使所述三维识别结构由所述当前视场角度运动至所述目标视场角度,以使所述人脸处于所述视场内,其中,所述位置关系包括人脸在所述第一图像中的位置以及人脸在所述第一图像中区域大小;
利用所述第一图像进行识别处理;
其中,判断所述第一图像是否符合预设识别条件,包括:提取所述第一图像中人脸与所述第一图像的位置关系以及所述第一图像中人脸上的散斑数量;根据所述位置关系确定人脸与三维识别结构进行识别处理的视场的关系;当所述人脸与所述三维识别结构进行识别处理的视场的关系为所述人脸处于所述视场之外时,或,当所述人脸上的总散斑数量少于预设数量时,确定所述第一图像不符合所述预设识别条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脸处于所述视场之外具体包括:处于所述视场内的人脸部分与所述人脸的比值小于预设数值;和/或,所述人脸的关键部分处于所述视场外。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视场角度为第一角度或者第二角度;所述目标视场角度为所述第一角度或者所述第二角度;且所述目标视场角度和所述当前视场角度不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视场角度和第二视场角度之和大于
100°;
其中,所述第一视场角度为所述三维识别结构位于所述第一角度时的视场角度,所述第二视场角度为所述三维识别结构位于所述第二角度时的视场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