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不锈钢/碳钢复合板固溶热处理过程的翘曲预报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由计算机执行的步骤:
(a)收集固溶热处理炉的工艺参数,主要包括:固溶热处理炉内总工艺段数i,并依次编号Ⅰ、Ⅱ,其中Ⅰ-加热段、Ⅱ-冷却段,收集各工艺段设定的张力σi-t,温度Ti;
(b)收集不锈钢/碳钢复合板的参数,主要包括:不锈钢/碳钢复合板长度L,不锈钢/碳钢复合板厚度h,不锈钢层与不锈钢/碳钢复合板厚度之比λ,对不锈钢/碳钢复合板的材料层j依次编号1、2,其中1-不锈钢层、2-碳钢层,收集各材料层线膨胀系数βj,弹性模量系数Aj、Bj,屈服强度系数Cj、Dj,强化阶段弹性模量系数ξj;
(c)定义相关参数,主要包括:室温T0,各工艺段各材料层在温度为Ti-j时的弹性模量E(Ti-j)、强化阶段的弹性模量为E′(Ti-j)、屈服强度 各工艺段各材料层的应力σi-j、应变εi-j、屈服应变εi-js、初始残余应变Δεi-j;各材料层在回弹收缩阶段完成时自由状态下长度为Lj,不锈钢/碳钢复合板的长度为L′,各材料层的应力为σjr,应力形成的弯矩为Mr;回弹弯曲阶段的应变中性层距离界面层的距离为δ,不锈钢/碳钢复合板弯曲后对应的圆心角为θ,板厚坐标为Z,不锈钢/碳钢复合板的残余曲率为ρ,不锈钢/碳钢复合板的翘曲量为ΔL;
(d)计算加热段各材料层的应力σⅠ-j、应变εⅠ-j;
其中:
(e)计算冷却段各材料层的初始残余应变ΔεⅡ-j;
(f)计算冷却段各材料层的应力σⅡ-j、应变εⅡ-j;
其中:
(g)计算热处理完成后不锈钢/碳钢复合板回弹收缩完成时的长度L′;
其中:
(h)计算不锈钢/碳钢复合板在回弹收缩完成时产生的弯矩Mr;
其中:
(i)判断不锈钢/碳钢复合板是否弯曲及弯曲方向,包括以下步骤;
(i-1)判断Mr=0是否成立,若成立,则不锈钢/碳钢复合板不发生弯曲,输出结果;若不成立,则不锈钢/碳钢复合板发生弯曲,转入步骤(i-2);
(i-2)判断Mr>0是否成立,若成立,则不锈钢/碳钢复合板向不锈钢侧弯曲,转入步骤(j);若不成立,则不锈钢/碳钢复合板向碳钢侧弯曲,转入步骤(j);
(j)计算不锈钢/碳钢复合板在回弹弯曲阶段的应变中性层距离界面层的距离δ;
(k)计算不锈钢/碳钢复合板弯曲后的圆心角为θ;
(l)计算不锈钢/碳钢复合板的残余曲率ρ;
(m)计算不锈钢/碳钢复合板的翘曲量ΔL;
(n)输出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