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无溶剂型输液软袋用热转印膜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1)预聚物的制备:将软单体和硬单体混合后投加入反应釜中,在回流搅拌状态下升温至60‑80℃,保持此温度下依次投加剥离助剂和成膜树脂,充分搅拌直至得到均匀光亮的液态胶体,然后在搅拌状态下降温至30‑40℃,将功能单体和阻聚剂投加进去,搅拌均匀后出料,预聚物状态为白色至淡金色半透明液态胶体;其中,软单体、硬单体、剥离助剂、成膜树脂、功能单体和阻聚剂的重量份数之和为100;
(2)油墨的制备:
(2.1)在搅拌状态下将重量份数为15‑25份的炭黑和0.1‑0.2份的气相二氧化硅缓缓加入到74.8‑84.8份步骤(1)制备的预聚物中,初步混合均匀后进入均质机充分研磨,得到均匀油亮的油墨浆料;其中,炭黑、二氧化硅、预聚物的重量份数之和为100;
(2.2)取50份油墨,加入0.3‑1份促进剂,充分搅拌制作出均匀的A料;
(2.3)取50份油墨,加入0.5‑2份引发剂,于5‑10℃低温条件下搅拌使引发剂溶解后制得B料;
(3)涂布:以PET或PP膜为基材,涂布使用带低温料槽的网纹辊涂布机,使用混料阀将A料和B料等比混合均匀并不断补充到涂布料槽中,利用网纹辊将油墨均匀涂布在基材表面,膜材随后进入烘干道烘干,油墨涂料中的液体组分在涂布后,在烘干过程中发生自由基聚合反应,固化成膜,最终得到成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溶剂型输液软袋用热转印膜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软单体为甲基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丁酯中的一种或两种,用量为20‑35份;所述的硬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和苯乙烯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用量为20‑35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溶剂型输液软袋用热转印膜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剥离助剂为巴西棕榈蜡、小烛树蜡、沙索蜡和微晶石蜡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用量为
0.1‑1份;所述的成膜树脂为中性或酸值低于6的丙烯酸树脂粉末,分子量范围为15000‑
60000,Tg点范围为50‑75℃,可溶于酯类溶剂,成膜树脂用量为20‑35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溶剂型输液软袋用热转印膜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成膜树脂选用PA101、PA116、PA117中的一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溶剂型输液软袋用热转印膜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功能单体包括羟基功能单体和环氧功能单体,羟基功能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丙烯酸羟乙酯和丙烯酸羟丙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用量为5‑15份;环氧功能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用量为5‑15份;所述的阻聚剂为对苯二酚、对羟基苯甲醚和对羟基叔丁基醚中的一种或几种,用量为0.05‑0.1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溶剂型输液软袋用热转印膜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促进剂为可溶解于酯类溶剂的芳香叔胺类促进剂,所述的引发剂为可溶于酯类溶剂的过氧化物类引发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溶剂型输液软袋用热转印膜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促进剂为N,N‑二甲基苯胺,N,N‑二乙基苯胺,N,N‑二甲基对甲苯胺,N,N‑二乙基对甲基苯胺、N,N‑二羟乙基对甲基苯胺中的一种。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溶剂型输液软袋用热转印膜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苯甲酰叔丁酯、过氧化甲基乙酮中的一种。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溶剂型输液软袋用热转印膜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PET或PP膜厚度为14‑25μm,涂布机料槽温度保持在5‑10℃之间,网纹辊规格为200‑
600线之间,烘干道采用低温‑中温‑高温‑中温‑低温的模式,涂布时油墨层厚度控制在2‑8μm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溶剂型输液软袋用热转印膜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烘干道低温模式温度为30‑35℃,中温模式温度为35‑40℃,高温模式温度为4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