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正方形键盘,其特征在于,其键位布局成25键大键盘、9键小键盘;其中,所述25键大键盘的键位布局分为9行9列,共25个按键,25个按键成横轴及纵轴对称;
25个按键由上到下依次为:第一行1个按键,第二行2个按键,第三行3个按键,第四行4个按键,第五行五个按键,第六行4个按键,第七行3个按键,第八行2个按键,第九行1个按键;
25个按键由左至右依次为:第一列1个按键,第二列2个按键,第三列3个按键,第四列4个按键,第五列五个按键,第六列4个按键,第七列3个按键,第八列2个按键,第九列1个按键;
设斜向相邻的两个按键之间的距离为1个距离单位,则所述25键大键盘中相距最远的两个按键之间的距离为5.657个距离单位;
所述9键小键盘的键位布局分为5行5列,共9个按键,9个按键成横轴及纵轴对称;
9个按键由上到下依次为:第一行1个按键,第二行2个按键,第三行3个按键,第四行2个按键,第五行1个按键;
9个按键由左至右依次为:第一列1个按键,第二列2个按键,第三列3个按键,第四列2个按键,第五列1个按键;
设斜向相邻的两个按键之间的距离为1个距离单位,则所述9键小键盘中相距最远的两个按键之间的距离为2.828个距离单位;
所述25键大键盘或所述9键小键盘的键盘布局与汉语拼音字母结合形成汉语拼音字母面板,及所述25键大键盘的九个分区,所述25键大键盘的全声母全韵母面板如下:
25个按键的顺序从上到下、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一行为N键;
第二行为X键和J键;
第三行为删除键、I键和键;
第四行为M键、D键、键和NG键;
第五行为F键、B键、A键、H键和G键;
第六行为U键、Z键、O键和E键;
第七行为S键、L键和ONG键;
第八行为SH键和ZH键;
第九行为R键;以及,
所述N键、所述X键、所述J键与所述I键四键合一为Q键;所述X键与所述删除键二键合一为IA键;所述J键与所述 键二键合一为IAN键;所述J键、所述I键、所述 键与所述键四键合一为 键;所述删除键与所述D键二键合一为T键;所述I键与所述D键二键合一为IAO键;所述I键与所述 键二键合一为IN键;所述 键与所述 键二键合一为IhNG键;所述 键与所述NG键二键合一为ING键;所述I键、所述D键、所述 键与所述A键二键合一为UA键;所述 键、所述 键、所述NG键与所述H键四键合一为 键;所述D键与所述B键二键合一为IU键;所述D键与所述A键二键合一为AI键;所述 键与所述A键二键合一为AO键;所述 键与所述H键二键合一为IONG键;所述M键、所述F键、所述B键与所述U键四键合一为P键;所述D键、所述B键、所述A键与所述Z键四键合一为UO键;所述 键、所述A键、所述H键与所述O键四键合一为UAI键;所述NG键、所述H键、所述G键与所述E键四键合一为K键;所述B键与所述Z键二键合一为UAN键;所述A键与所述Z键二键合一为AN键;所述A键与所述O键二键合一为ANG键;所述H键与所述O键二键合一为EI键;所述A键、所述Z键、所述O键与所述L键四键合一为UI键;所述U键与所述S键二键合一为UN键;所述Z键与所述S键二键合一为C键;所述Z键与所述L键二键合一为UANG键;所述O键与所述L键二键合一为ER键;所述O键与所述ONG键二键合一为OU键;所述E键与所述ONG键二键合一为EN键;所述S键与所述SH键二键合一为UNG键;所述ONG键与所述ZH键二键合一为ENG键:所述L键、所述SH键、所述ZH键与所述R键四键合一为CH键;
对所述全声母全韵母面板的分解得到的九个分区如下:对全声母全韵母面板的分解得到九个分区,每个分区有九个按键,九个按键为单键或合键,九个按键成米字形排布,有上键、左上键、右上键、左键、中键、右键、坐下键、右下键、下键:九个分区分别称为上边区、左上角区、右上角区、左边区、中心区、右边区、左下角区、右下角区、下边区;
每个分区的各个按键的方位名称的顺序从上到下、从左至右依次为:上键、左上键、右上键、左键、中键、右键、左下键、右下键、下键;
全声母全韵母面板中的声母和韵母分到九个分区的排布如下,顺序从上到下、从左至右依次为:上边区
上键:N键;
左上键:N键与X键的合键;右上键:N键与J键的合键;
左键:X键;中键:Q键;右键:J键;
左下键:X键与I键的合键;右下键:J键与I键的合键;
下键:I键;
左上角区
上键:IA键;
左上键:删除键:右上键:X键、删除键、I键和D键的合键;
左键:IE键;中键:T键;右键:IAO键:左下键:删除键、M键、D键和B键的合键;右下键:D键;
下键:IU键;
右上角区
上键:IAN键;
左上键: 键:右上键: 键;
左键:IN键;中键:IANG键;右键:ING键;
左下键:键;右下键: 键;
下键:IONG键;
左边区
上键:M键;
左上键:M键与F键的合键;右上键:M键与B键的合键;
左键:F键;中键:P键;右键:B键;
左下键:F键与U键的合键;右下键:B键与U键的合键;
下键:U键;
中心区
上键:UA键;
左上键:AI键;右上键:AO键;
左键:UO键;中键:A键;右键:UAI键;
左下键:AN键;右下键:ANG键;
下键:UI键;
右边区
上键:NG键;
左上键:NG键与H键的合键;右上键:NG键与G键的合键;
左键:H键;中键:K键;右键:G键;
左下键:H键与E键的合键;右下键:G键与E键的合键;
下键:E键;
左下角区
上键:UAN键;
左上键:B键、U键、Z键和S键的合键;右上键:Z键;
左键:UN键;中键:C键;右键:UANG键;
左下键:S键;右下键:Z键、S键、L键和SH键的合键;
下键:UNG键;
右下角区
上键:EI键;
左上键:O键;右上键:H键、O键、E键和ONG键的合键;
左键、中键、右键:ER键;OU键;EN键;
左下键:O键、L键、ONG键和ZH键的合键;右下键:ONG键;
下键:ENG键;
下边区
上键:L键;
左上键:L键与SH键的合键;右上键:L键与ZH键的合键;
左键:SH键;中键:CH键;右键:ZH键;
左下键:SH键与R键的合键;右下键:ZH键与R键的合键;
下键:R键;
所述9键小键盘的中键声母韵母面板如下:
9个按键的顺序从上到下,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一行为Q键;
第二行为T键和IANG键;
第三行为P键、A键和K键;
第四行为C键和OU键;
第五行为CH键;
所述25键大键盘的键位布局与英文字母结合而成的英文字母面板如下:25个按键的顺序从上到下,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一行为w键;
第二行为q键和e键;
第三行为t键、u键和o键;
第四行为r键、y键、i键和p键;
第五行为a键、d键、g键、j键和l键;
第六行为s键、f键、h键和k键;
第七行为z键、c键和b键;
第八行为x键和v键;
第九行为m键;以及,
所述c键、所述x键、所述v键和所述m键四键合一为n键;
所述9键小键盘的键位布局与英文字母结合而成的英文字母面板如下:9个按键的顺序从上到下,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一行为w键;
第二行为t键和o键;
第三行为a键、g键和l键;
第四行为z键和b键;
第五行为m键;
所述w键和所述t键二键合一为q键;所述w键和所述o键二键合一为e键;所述w键、所述t键、所述o键与所述g键四键合一为u键;所述t键和所述a键二键合一为r键;所述t键和所述g键二键合一为y键;所述o键和所述g键二键合一为i键;所述o键和所述l键二键合一为p键;
所述t键、所述a键、所述g键与所述z键四键合一为d键;所述o键、所述g键、所述l键与所述b键四键合一为j键;所述a键和所述z键二键合一为s键;所述g键和所述z键二键合一为f键;
所述g键和所述b键二键合一为h键;所述l键和所述b键二键合一为k键;所述g键、所述z键、所述b键与所述m键四键合一为c键;所述z键和所述m键二键合一为x键;所述b键和所述m键二键合一为v键;所述m键的上滑行得到n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方形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25键大键盘的键位布局与九个笔划字结合而成的笔划字面板如下,结合全声母全韵母面板中的键位名称来说明:汉字是方块字,每个汉字分为九个部位,分别为:上边部、左上角部、右上角部、左边部、中心部、右边部、左下角部和右下角部、下边部;汉字的九个部位与25键大键盘的九个分区一一对应:在汉字上边部取的码放到25键大键盘的上边区;在汉字左上角部取的码放到25键大键盘的左上角区;在汉字右上角部取的码放到25键大键盘的右上角区;在汉字左边部取的码放到25键大键盘的左边区;在汉字中心部取的码放到25键大键盘的中心区;在汉字右边部取的码放到25键大键盘的右边区;在汉字左下角部取的码放到25键大键盘的左下角区;在汉字右下角部取的码放到25键大键盘的右下角区;在汉字下边部取的码放到25键大键盘的下边区;
在各个部位按一定顺序和规则取码九种笔划字,九种笔划字包括横、撇、横折、点、田、口、竖折、捺、竖,九种笔划字排布成米字形,对应25键大键盘每个分区的九个键:横安排在上键;
撇安排在左上键;横折安排在右上键;
点安排在左键;田安排在中键;口安排在右键;
竖折安排在左下键;捺安排在右下键;
竖安排在下键;既有,
上边区
上键:N键既是横键;
左上键:N键与X键的合键既是撇键;右上键:N键与J键的合键既是横折键;
左键:X键既是点键;中键:Q键既是田键;右键:J键既是口键;
左下键:X键与I键的合键既是竖折键;右下键:J键与I键的合键既是捺键;
下键:I键既是竖键;
左上角区
上键:IA键既是横键;
左上键:删除键既是撇键;右上键:X键、删除键、I键和D键的合键既是横折键;
左键:IE键既是点键;中键:T键既是田键;右键:IAO键既是口键;
左下键:删除键、M键、D键和B键的合键既是竖折键;右下键:D键既是捺键;
下键:IU键既是竖键;
右上角区
上键:IAN键既是横键;
左上键: 键既是撇键;右上键: 键既是横折键;
左键:IN键既是点键;中键:IANG键既是田键;右键:ING键既是口键;
左下键:键既是竖折键;右下键: 键既是捺键;
下键:IONG键既是竖键;
左边区
上键:M键既是横键;
左上键:M键与F键的合键既是撇键;右上键:M键与B键的合键既是横折键;
左键:F键既是点键;中键:P键既是田键;右键:B键既是口键;
左下键:F键与U键的合键既是竖折键;右下键:B键与U键的合键既是捺键;
下键:U键既是竖键;
中心区
上键:UA键既是横键;
左上键:AI键既是撇键;右上键:AO键既是横折键;
左键:UO键既是点键;中键:A键既是键田;右键:UAI键既是口键;
左下键:AN键既是竖折键;右下键:ANG键既是捺键;
下键:UI键既是竖键;
右边区
上键:NG键既是横键;左上键:NG键与H键的合键既是撇键;右上键:NG键与G键的合键既是横折键;
左键:H键既是点键;中键:K键既是田键;右键:G键既是口键;
左下键:H键与E键的合键既是竖折键;右下键:G键与E键的合键既是捺键;
下键:E键既是竖键;
左下角区
上键:UAN键既是横键;
左上键:B键、U键、Z键和S键的合键既是撇键;右上键:Z键既是横折键;
左键:UN键既是点键;中键:C键既是田键;右键:UANG键既是口键;
左下键:S键既是竖折键;右下键:Z键、S键、L键和SH键的合键既是捺键;
下键:UNG键既是竖键;
右下角区
上键:EI键既是横键;
左上键:O键既是撇键;
右上键:H键、O键、E键和ONG键的合键既是横折键;
左键:ER键既是点键;中键:OU键既是田键;右键:EN键既是口键;
左下键:O键、L键、ONG键和ZH键的合键既是竖折键;右下键:ONG键既是捺键;
下键:ENG键既是竖键;
下边区
上键:L键既是横键;
左上键:L键与SH键的合键既是撇键;右上键:L键与ZH键的合键既是横折键;
左键:SH键既是点键;中键:CH键既是田键;右键:ZH键既是口键;
左下键:SH键与R键的合键既是竖折键;右下键:ZH键与R键的合键既是捺键;
下键:R键既是竖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方形键盘,其特征在于,其与鼠标左键、鼠标中键、鼠标右键相结合后的布局如下:所述鼠标左键、所述鼠标中键、所述鼠标右键均位于正方形键盘的第一行按键的正前方,所述鼠标中键在所述正方形键盘的对称纵轴上,所述鼠标左键的按键中心与所述鼠标右键的按键中心之间的连线与所述正方形键盘的对称纵轴相互垂直,且所述鼠标左键的按键中心与所述鼠标右键的按键中心之间的连线距离所述正方形键盘的第一行按键之间的垂直间距大于1个距离单位。
4.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方形键盘实现的汉语拼音输入法,其特征在于,25键大键盘或9键小键盘在输入过程中有输入码时,出现长条形候选栏,与之相联系的候选键均为外圈按键的合键;
在25键大键盘时,外圈按键之间的合键共有16个,16个作为候选键;16个合键的外侧有
16个长条形候选栏;1号候选键与1号候选栏相联系,2号候选键与2号候选栏相联系,直到16号候选键与16号候选栏相联系;
在25键大键盘时,如果选择全拼加简拼,输入法面板为全声母单韵母布局,外圈的16个合键没被占用,则长条形候选栏至多容纳6个字或3个词,动态调整;长条形候选栏中距离与该候选栏相联系的候选键最近的字或词,通过候选键的单击即可输入;
如果选择全拼加简拼加双拼混输,输入法面板为全声母全韵母布局,外圈的16个合键被占用,则长条形候选栏至多容纳5个字或3个词,动态调整;这时只能通过点击候选键后连续的滑行及长按输入候选栏里的字或词;
候选栏里的字或词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第一个字或词对应点击候选键后连续的左滑,第二个字或词对应点击候选键后连续的上滑,第三个字或词对应点击候选键后连续的右滑,第四个字对应点击候选键后连续的下滑,第五个字对应点击候选键后连续的长按;
在9键小键盘时,外圈按键之间的合键共有8个,8个作为候选键;8个合键的外侧有8个长条形候选栏;1号候选键与1号候选栏相联系,2号候选键与2号候选栏相联系,直到8号候选键与8号候选栏相联系;
在9键小键盘时,外圈的8个合键没被占用,因此长条形候选栏至多容纳6个字或3个词,动态调整;长条形候选栏中距离与该候选栏相联系的候选键最近的字或词,通过候选键的单击即可输入;其它字或词通过点击候选键后连续的滑行及长按输入候选栏里的字或词;
候选栏里的字或词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第一个字或词对应点击候选键后连续的左滑,第二个字或词对应点击候选键后连续的上滑,第三个字或词对应点击候选键后连续的右滑,第四个字对应点击候选键后连续的下滑,第五个字对应点击候选键后连续的长按;
由于9键小键盘中的一个按键来自于25键大键盘中一个分区的中键,所以9键小键盘中的一个按键的单击或滑行,等同于这个按键在25键大键盘中所在分区的一个按键的单击,即:一个按键的单击,等同于这个按键在25键大键盘中所在分区中键的单击;
点击按键上滑,等同于这个按键在25键大键盘中所在分区上键的单击;
点击按键左上滑,等同于这个按键在25键大键盘中所在分区左上键的单击;
点击按键右上滑,等同于这个按键在25键大键盘中所在分区右上键的单击;
点击按键左滑,等同于这个按键在25键大键盘中所在分区左键的单击;
点击按键右滑,等同于这个按键在25键大键盘中所在分区右键的单击;
点击按键左下滑,等同于这个按键在25键大键盘中所在分区左下键的单击;
点击按键右下滑,等同于这个按键在25键大键盘中所在分区右下键的单击;
点击按键下滑,等同于这个按键在25键大键盘中所在分区下键的单击。
5.一种利用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方形键盘实现的笔划字输入法,其特征在于,在25键大键盘时,在汉字的某个部位取的码,单击其对应的25键大键盘相关分区的某个按键即可,最后利用候选键的点击后连续滑行或长按来确定字或词;
在9键小键盘时,在汉字的某个部位取的码,利用9键小键盘的对应位置按键的单击或滑行表示,即:在汉字上边部取的码对应9键小键盘的上键;在汉字左上角部取的码对应9键小键盘的左上键;在汉字右上角部取的码对应9键小键盘的右上键;在汉字左边部取的码对应9键小键盘的左键;在汉字中心部取的码对应9键小键盘的中键;在汉字右边部取的码对应9键小键盘的右键;在汉字左下角部取的码对应9键小键盘的左下键;在汉字右下角部取的码对应
9键小键盘的右下键;在汉字下边部取的码对应9键小键盘的下键;
上边部取的码利用上键的单击或滑行表示;左上角部取的码利用左上键的单击或滑行表示;右上角部取的码利用右上键的单击或滑行表示;左边部取的码利用左键的单击或滑行表示;中心部取的码利用中键的单击或滑行表示;左下角部取的码利用左下键的单击或滑行表示;右下角部取的码利用右下键的单击或滑行表示;下边部取的码利用下键的单击或滑行表示;
并且上滑行输入横;左上滑行输入撇;右上滑行输入横折;左滑行输入点;单击输入田;
右滑行输入口;左下滑行输入竖折;右下滑行输入捺;下滑行输入竖。
6.一种利用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方形键盘实现的输入法,其特征在于,实现全拼、简拼、双拼无需切换的输入方式;
在进行汉语拼音输入时,如果第一键输入声母,第二键有如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第二键也输入声母,执行简拼运算;
第二种情况:第二键输入单韵母,执行全拼和双拼双通道运算;
第三种情况:第二键输入双韵母或三韵母,执行双拼运算;
如果想输入无声母音节并且是单韵母,则第一键输入单韵母,第二键仍然输入第一键输入的单韵母;如果想输入无声母音节并且是非单韵母,则第一键直接输入非单韵母;从输入开始,每次输入一键完成后,在候选栏寻找想要的字或词,如果找不到,再进行下一键的输入;
在前两键输入完成后,对于重码的字通过以下两种方法解决:第一种方法:采用保留各种方法的多通道输入;前两键输入完成后笔划字面板与全声母全韵母面板结合在一起;这时若要用到扩展候选栏的下拉按钮,则不通过加一键笔划字的通道;否则第三键就是一键笔划字:第二种方法:如果前两键是简拼词,第三键取该词第一字的第一码笔划字;第三键输入一键笔划字,使第四键可以直接选定字或词;如果第四键仍不选定字或词,继续简拼的整句输入。
7.一种利用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方形键盘实现的汉语拼音加一键笔划字输入法或全笔划字输入法,其特征在于,在汉字的九个部位取得三个笔划字的顺序如下:首先在汉字的中心部取码,通过问、间、闫、回、口、田、三、川取码;
无论中心部可否取码,然后从上边部取码,如果上边部取到一码,则下一码取码的顺序以上边部为起点,逆时针环绕汉字的其它七个部位,逆时针环绕依次为左上角部、左边部、左下角部、下边部、右下角部、右边部、右上角部,直到取完三码;不足三码用中心键补充,中心键只补充一次,即使不够三码;
如果上边部未取到一码,则下一码的取码顺序以上边部为起点,顺时针环绕汉字的其它七个部位,直到取得一码为止;如果在左上角部之前取到一码,则逆时针环绕汉字返回到左上角开始取下一码,逆时针环绕依次为左上角部、左边部、左下角部,直到取到上一码的部位,取完三码;如果仍然没有取到三码,利用中心键补充;中心键只补充一次,即使不够三码;汉字的九个部位每个部位只取码一次;每个笔划字只取码一次;
利用从汉字的九个部位所取的一码或两码或三码笔划字,并且只用单独的笔划字布局,按取码顺序依次输入,即是一款全笔划字输入法。
8.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方形键盘实现的输入法,其特征在于,9键小键盘应用于手表方面时的文本编辑界面按键布局,9键小键盘应用于手表方面的文本编辑界面按键布局如下:采用文本框与按键界面交替显示的方法,即输入时文本框隐去,使点击按键时不在文本框里产生焦点;选择一个字或词使该字或词上屏时文本框有一定时间的闪现;还需设计一个按钮能使文本框长现或退出,长现时进入文本编辑界面,同时有相关的编辑按键对文本框里的文字进行处理;
从9键小键盘输入界面转到文本编辑界面时,九键减少到六键,上键、左上键、右上键消失,其余六键位置不变,消失的三个按键位置出现文本框,已输入文本在其中待编辑:左键设计为确定键;中键设计为向上键;右键设计为删除键;左下键键设计为向左键;
右下键键设计为向右键;下键设计为向下键;
确定键和向左键的合键设计为记录键;向上键和向左键的合键设计为全选键;向上键和向右键的合键设计为剪切键;向左键和向下键的合键设计为复制键;向右键和向下键的合键设计为粘贴键;删除键和向右键的合键设计为返回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