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织物抗皱整理方法,所述抗皱整理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织物浸轧在抗皱整理液中,然后对织物进行烘干和烘焙;
S2将S1中烘焙好的织物在活性过氧化漂白溶液中进行二次浸轧,并进行汽蒸;所述的活性过氧化漂白溶液为包括氧化剂、活化剂、稳定剂、酸碱调节剂的中性水溶液;其中氧化剂为过氧化试剂,稳定剂为能够抑制过氧化试剂分解的试剂;酸碱调节剂为无机或有机盐,用于调节溶液的pH;活化剂为易被过氧化试剂氧化生成过氧酸或过氧化物的有机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抗皱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化剂为通式(I)表示的苯磺酰氧基衍生物、通式(II)表示的N-酰基内酰胺衍生物或通式(III)表示的烟酸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通式(I)中,R为含有5~17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直链或含有支链的烷基,或是取代苯基;M是碱金属、碱土金属或铵基;
通式(II)中,n为1~5,R1、R2、R3分别为氢原子或含1~7个碳原子的烷基;
通式(III)中,W、X、Y、Z分别为烷基、芳基、烷氧基、羟基、硝基、氨基、卤素、巯基、氰基以及三氟甲基等基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织物抗皱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氧化漂白溶液中活化剂的摩尔量为氧化剂的摩尔量的1~2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织物抗皱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剂为乙二胺四乙酸钠盐、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酸钠盐、氨基三乙酸钠盐、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葡萄糖酸钠、柠檬酸钠、聚天门冬氨酸盐、聚羧酸盐、聚环氧琥珀酸盐、膦酸酯的一种或者几种混合物,其用量在1~5g/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抗皱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酸碱调节剂为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醋酸钠、柠檬酸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的至少一种,用量为调节至过氧化漂白溶液的pH值在6.5-7.5为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抗皱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氧化漂白溶液中还包括1~5g/L的润湿渗透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抗皱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浸轧的轧余率为
60~110%,烘干温度为80~120℃,烘干时间为3~15min;烘焙温度为150~180℃,烘焙时间为1~10min。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抗皱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浸轧的轧余率为
60~110%,汽蒸温度为大于等于95℃,汽蒸为1-5min。
9.权利要求1-8之一所述的织物抗皱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包括棉、粘胶、麻、莫代尔、竹纤维等纯纺和混纺织物,或蚕丝、羊毛、涤纶、锦纶、丙纶、维纶、腈纶等纤维混纺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