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知嘟嘟! 联系电话:13095918853 卖家免费入驻,海量在线求购! 卖家免费入驻,海量在线求购!
知嘟嘟
我要发布
联系电话:13095918853
知嘟嘟经纪人
收藏
专利号: 2017114519883
申请人: 苏州菲达旭微电子有限公司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专利状态:已下证
专利领域: 基本电子电路
更新日期:2024-05-06
缴费截止日期: 暂无
价格&联系人
年费信息
委托购买

摘要:

权利要求书:

1.双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多输入放大器,所述多输入放大器包括:用于实现差分放大的差分放大电路,在所述差分放大电路的同向输入端设有与差分MOS晶体管并联的一个MOS晶体管;所述多输入放大器同向输入端的两个端口分别与控制电压V_ctl1和V_ctl2连接,其输出端与反向输入端连接,或者经过其他负反馈模块后与反向输入端连接;对于多输入放大器的差分放大电路的反向输入端为通过NMOS晶体管输入时,V_ctl1和V_ctl2中电压值较大的控制电压有效,另一个控制电压无效;对于多输入放大器的差分放大电路的反向输入端为通过PMOS晶体管输入时,V_ctl1和V_ctl2中电压值较小的控制电压有效,另一个控制电压无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差分放大电路的反向输入端为通过NMOS晶体管输入时,在所述差分放大电路的同向输入端设有与差分NMOS晶体管并联的一个NMOS晶体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分放大电路包括:PMOS晶体管MP101、PMOS晶体管MP102、PMOS晶体管MP103、NMOS晶体管MN101、NMOS晶体管MN102、NMOS晶体管MN103、NMOS晶体管MN104、NMOS晶体管MN105以及NMOS晶体管MN106;

MP101和MP102镜像连接;

MN101、MN102和MN103镜像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MP101的源极分别与恒流源I、MP102的源极和MP103的源极连接,其栅极分别与MP102的栅极、MP101的漏极和MN104的漏极连接,且其漏极还与MN104的漏极连接;

MP102的源极分别与恒流源I、MP101的源极和MP103的源极连接,其栅极分别与MP101的栅极、MP101的漏极和MN104的漏极连接,且其漏极分别与MP103的栅极、MN105的漏极以及MN106的漏极连接;

MP103的源极分别与恒流源I、MP101的源极和MP102的源极连接,其栅极分别与MN105的漏极、MN106的漏极以及MP102的漏极连接,且其漏极与MN103的漏极连接;

MN101的源极分别与MN102的源极和MN103的源极连接,其栅极分别与MN101的漏极、MN102的栅极、MN103的栅极以及恒流源I连接,且其漏极分别与恒流源I和MN101的栅极连接;

MN102的源极分别与MN101的源极和MN103的源极连接,其栅极分别与MN101的漏极、MN101的栅极、MN103的栅极以及恒流源I连接,且其漏极分别与MN104的源极、MN105的源极和MN106的源极连接;

MN103的源极分别与MN101的源极和MN102的源极连接,其栅极分别与MN101的漏极、MN101的栅极、MN102的栅极以及恒流源I连接,且其漏极与MP103的漏极连接,且其漏极为所述差分放大电路的输出端;

MN104的栅极为所述差分放大电路的反向输入端;

MN105的栅极为所述差分放大电路的第一同向输入端;

MN106的栅极为所述差分放大电路的第二同向输入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差分放大电路的反向输入端为通过PMOS晶体管输入时,在所述差分放大电路的同向输入端设有与差分PMOS晶体管并联的一个PMOS晶体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分放大电路包括:PMOS晶体管MP201、PMOS晶体管MP202、PMOS晶体管MP203、PMOS晶体管MP204、PMOS晶体管MP205、PMOS晶体管MP206、NMOS晶体管MN201、NMOS晶体管MN202以及NMOS晶体管MN203;

MP201、MP202和MP203镜像连接;

MN201和MN202镜像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MP201的源极分别与MP202的源极和MP203的源极连接,其栅极分别与MP201的漏极、MP202的栅极、MP203的栅极以及恒流源I连接,且其漏极还与恒流源I连接;

MP202的源极分别与MP201的源极和MP203的源极连接,其栅极分别与MP201的漏极、MP201的栅极、MP203的栅极以及恒流源I连接,且其漏极分别与MP204的源极、MP205的源极和MP206的源极连接;

MP203的源极分别与MP201的源极和MP202的源极连接,其栅极分别与MP201的漏极、MP201的栅极、MP202的栅极以及恒流源I连接,且其漏极与MN203的漏极连接;

MN201的源极分别与恒流源I、MN202的源极和MN203的源极连接,其栅极分别与MN201的漏极、MN202的栅极和MP204的漏极连接,且其漏极分别与MP204的漏极、MN201的栅极和MN202的栅极连接;

MN202的源极分别与恒流源I、MN201的源极和MN203的源极连接,其栅极分别与MN201的漏极、MN201的栅极和MP204的漏极连接,且其漏极分别与MP205的漏极、MP206的漏极和MN203的栅极连接;

MN203的源极分别与恒流源I、MN201的源极和MN202的源极连接,其栅极分别与MN202的漏极、MP205的漏极和MP206的漏极连接,且其漏极与MP203的漏极连接,且其漏极为所述差分放大电路的输出端;

MP204的栅极为所述差分放大电路的反向输入端;

MP205的栅极为所述差分放大电路的第一同向输入端;

MP206的栅极为所述差分放大电路的第二同向输入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I‑V变换器,其与所述多输入放大器同向输入端的其中一个或两个端口连接,用于将输入的控制电流I_ctl1和/或I_ctl2转换成对应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