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降低劳动强度的桑蚕人工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建长方体形蚕室,沿所述蚕室长度方向上下间隔水平设置两个搁置台,所述搁置台顶面沿其长度方向等间隔具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周向设有环状凸起,每个搁置台底面位于通孔下方倾斜设有接砂槽,所述接砂槽低端穿过所述蚕室侧壁伸出,伸出端下方设有接砂框,其中,所述蚕室沿长度方向的两端侧分别设有两个窗户,所述蚕室沿宽度方向的一端侧设有门;
S2,建多个蚕匾,所述蚕匾包括顶面敞开设置的长方体形壳体,所述壳体底面倾斜向下缩合形成的排砂口,及所述壳体内位于排砂口上从上至下依次水平设置的攀爬网、调孔组件、集砂网、及开合网;
其中,所述攀爬网包括具有边长为22-25mm矩形网格的网体、及竖直向下设于网体节点处长度为30-40mm攀爬杆,所述攀爬杆为弹性橡胶杆;
所述调孔组件包括周向抵接于所述壳体内侧壁的第一框体、沿所述第一框体长度方向间隔铰接于其顶面的多个条状顶网、及沿所述第一框体宽度方向间隔铰接于其底面的多个条状底网,所述条状顶网和所述条状底网均包括第二框体、及沿所述第二框体长度方向设于其内的多条平行网线,多个条状顶网和多个条状底网的第二框体的活动端均沿其宽度方向活动连接有抽拉杆,以拉动抽拉杆,带动多个条状顶网或多个条状底网与水平面间呈0-
90°设置,所述壳体侧壁具有使所述抽拉杆水平穿过的条状孔,所述条状孔内周向覆设橡胶圈,以使所述抽拉杆密封穿过并固定,所述条状顶网任意相邻两条网线间的距离为10-
12mm,所述条状底网任意相邻两条网线间的距离为6-8mm;
所述集砂网表面向下具有规则的密排点阵凹点,凹点底端均连通设置一储砂球,所述储砂球底面具有半径为5mm的开口;
所述开合网上竖直向上设置多个与所述通孔相适配的圆锥形橡胶塞,所述开合网可沿所述蚕匾上下移动以开关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劳动强度的桑蚕人工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位于上方的搁置台至所述蚕室顶面的距离与位于下方的搁置台至所述蚕室顶面的距离比为1:2,所述攀爬杆底端距离所述调孔组件的第一框体的距离为8-10mm,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集砂网顶面间的距离为20-22m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低劳动强度的桑蚕人工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网相对的外侧壁设有移动杆,所述蚕匾侧壁具有使移动杆垂直穿过的穿孔,所述穿孔底端竖直向上设置一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顶端与所述移动杆底面固接,以拉伸所述伸缩杆带动移动杆向上移动,使橡胶塞一一对应塞设于开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降低劳动强度的桑蚕人工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S3,1-2龄蚕养殖:将蚕匾排砂口与所述环状凸起周向套设放置于所述搁置台上,以使蚕匾与所述接砂槽连通,拉伸所述伸缩杆带动移动杆向上移动,使橡胶塞一一对应塞设于开口,多个条状顶网和多个条状底网均与水平面间呈90°设置,调节室内温度为28℃,选取自顶芽数下第三片桑叶切成边长为3-4mm的小方块桑叶,铺设于集砂网上,放入待养殖蚕体,盖上塑料膜,喂养至蚕体出现1眠特性,调节多个条状底网与水平面间呈30-60°,调节多个条状顶网与水平面间呈0°,选取自顶芽数下第三片桑叶切成边长为18-20mm的中方块桑叶,铺设于条状顶网上,待存活蚕体完全攀爬至条状顶网上,调节多个条状底网与水平面间呈0°,拉伸所述伸缩杆带动移动杆向下移动,使开口打开,排除集砂网内的蚕砂,后关闭开口,当蚕体出现1眠眠起特性时,调节室内温度为27℃,选取自顶芽数下第四片桑叶切成中方块桑叶,喂养至蚕体出现2眠特性,选取自顶芽数下第五片桑叶切成大于25mm的大方块桑叶,铺设于攀爬网上,待存活蚕体完全攀爬至条状顶网上,打开开口,排除集砂网内的蚕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降低劳动强度的桑蚕人工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S4,3-5龄蚕养殖,选取自顶芽数下第五片桑叶,盖上塑料膜,调节室内温度为26℃,喂养至蚕体出现3眠特性,当蚕体出现3眠眠起特性时,除去盖设的塑料膜,打开门和窗户,调节室内温度为25℃,选取自顶芽数下第6-7片桑叶喂养至蚕体成熟。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降低劳动强度的桑蚕人工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整个喂养过程中每天喂养4次,给食时间分别为上午7:00-7:30、中午11:00-11:30、下午16:00-16:30、晚上22:00-22:30,眠中不进行喂养。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劳动强度的桑蚕人工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由透明材质材料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