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预制插桩-锚杆整体式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步骤(1)场地平整、(2)施工冠梁及桩套管、(3)第一阶段土层开挖、(4)第一阶段预制桩就位、插桩、(5)施工第一道围檩及桩套管、(6)安装带孔压条、(7)锚杆施工、(8)喷射第一道混凝土面层、(9)第二阶段预制桩接桩、插桩、(10)重复步骤(5)-步骤(8),直至完成围护结构的施工,具体步骤如下:(1)场地平整:根据施工区域的测量控制点和自然地形,将场地划分为轴线正交的若干地块,先采用机械或人工的方式,将场地标高平整至冠梁顶标高以上300mm,再采用人工开挖的方式挖至冠梁底标高处,形成冠梁沟槽,所述冠梁沟槽宽比设计的冠梁宽大150-
200mm,以便留出适当的安装工作面;
(2)施工冠梁及桩套管:首先,采用锚杆a穿过钢制桩套管a左右两端的带孔肋板上的穿锚孔洞,并打入土层中将钢制桩套管a固定;然后,以步骤(1)施工完成的冠梁沟槽作为冠梁的内侧模与底模,外侧模采用组合钢模板或胶合板模板,冠梁钢筋笼吊放、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及时养护,拆除外侧模,所述钢制桩套管a两边应分别焊接8-15根拉结钢筋a与冠梁进行拉结,分段拉结,分段浇筑混凝土,直至完成冠梁的全部施工,同时,冠梁及桩套管施工完毕后,利用基土作为支撑,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第一道横向支撑;
(3)第一阶段土层开挖:确定基坑内土层的实际分布情况,各土层事先确定合适的开挖方案,按照分层分段开挖原则,每层开挖深度为400mm-500mm;
(4)第一阶段预制桩就位、插桩:土层开挖的同时,以步骤(2)中施工完成的冠梁上的桩套管a为基准,采用静力压桩的方式将第一阶段预制桩对准步骤(2)施工完成的桩套管a进行插桩,第一阶段预制桩的底标高在土层开挖过程中一直保持低于开挖面1m以下的位置;
(5)安装第一道围檩及桩套管:围檩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与步骤(2)冠梁施工相同,先采用锚杆b穿过钢制桩套管b左右两端的带孔肋板上的穿锚孔洞,并打入土层中将钢制桩套管b固定,并开挖出围檩沟槽,所述桩套管b两边应分别焊接8-15根拉结钢筋b与钢筋混凝土围檩进行拉结,分段拉结,分段浇筑混凝土,直至完成围檩的安装施工,同时,围檩及桩套管施工完毕后,利用基土作为支撑,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第二道横向支撑;
(6)安装带孔压条:带孔压条采用钢板制成,按照后续锚杆施工的位置、间距,采用机械钻孔的方式在钢板上留设出锚杆位置孔,所述带孔压条采用螺栓连接于步骤(4)施工完成的预制桩上;
(7)锚杆施工:根据设计确定的锚杆孔位、孔径、长度、倾斜度进行钻孔,钻至设计深度后,采用压力风冲洗孔,通过步骤(6)中带孔压条上的锚杆位置孔插入锚杆c及注浆管,进行注浆、养护、张拉与封锚工作;
(8)喷射第一道混凝土面层:喷射混凝土水泥为硅酸盐水泥,粗骨料为碎石、卵石或两者的混合物,所述粗骨料石子粒径为5-10mm,细骨料为中细砂,所述细骨料粒径为2-3mm;
(9)第二段预制桩接桩、插桩:将第二段预制桩与步骤(4)施工完成的第一阶段预制桩经行接桩,预制桩接桩后进行再次插桩前,需先松动步骤(6)施工完成的带孔压条,确保预制桩可继续插桩、沉桩,预制桩接桩采用焊接连接,焊缝厚度小于预制桩与桩套管间的最大空隙,施工过程中,带孔压条与预制桩的螺栓连接数量先控制在总数的30-40%左右,待全部土层开挖完毕后,及时完成所有螺栓连接工作;
(10)重复以上步骤(5)-步骤(8),直至完成围护结构的施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插桩-锚杆整体式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和步骤(5)中的冠梁和围檩为现场浇钢筋混凝土,冠梁和围檩与桩套管通过现场浇筑连接或灌浆套筒连接,冠梁和围檩截面尺寸不小于500mm×500mm,高度与桩套管高度相等,桩套管为空心钢管,壁厚不小于20mm,形状为矩形或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预制插桩-锚杆整体式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或(5)中拉结钢筋长度为800-1000mm,所述拉结钢筋直径为12-20mm,所述拉结钢筋应与冠梁或围檩内部钢筋焊接连接,所述焊接连接率为拉结钢筋总数的
70%-1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插桩-锚杆整体式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和(9)中预制桩为钢管桩,壁厚为16-20mm,截面最小尺寸为500mm,预制桩的各边尺寸比桩套管内截面尺寸小8-1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插桩-锚杆整体式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带孔压条为钢板材料,带孔压条的厚度为12mm,宽为100mm,带孔压条上的孔洞比设计锚杆截面尺寸大2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