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公交车排气管温差发电装置,其特征是,吸热铜管(12)的冷却水进、出口两端或者内有液体流通空腔的吸热铜板的冷却水进、出口两端分别与U字形的冷却管道(10)两端连接而构成冷却水回路;吸热铜管(12)固定在金属板(13)底面上;温差发电片(14)压接在金属板(13)与位于金属板(13)上方的铜质的弧形凹槽(15)的底部平面之间,或者,温差发电片(14)压接在吸热铜板与铜质的弧形凹槽(15)的底部平面之间,上述用作固定公交车尾气管的弧形凹槽(15)的内曲面与公交车尾气管的外形相吻合;上述冷却水回路中的冷却管道(10)进口管和出口管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水泵(18)和第二水泵(17);第一水泵的驱动机构为:设置在公交车悬架下方、并与悬架接触的双面齿条(1)分别与左齿轮(3a)和右齿轮(3)啮合,且左、右齿轮(3a、3)分别经轴承(5)和单向轴承(4)安装在固定轴(6)上和右叶轮轴(7)上,固定轴(6)固定在驱动箱体(2)上,右叶轮轴(7)可转动地架设在驱动箱体(2)上,且右叶轮轴(7)伸出驱动箱体(2)的前端上安装有右叶轮;第二水泵的驱动机构与第一水泵的驱动机构的结构完全相同;上述第一、第二水泵的两个驱动机构中的两个右叶轮分别设置在第一水泵(18)泵体的流体通道内和第二水泵泵体的流体通道内,上述第一、第二水泵的两个驱动机构中的两个单向轴承(4)的驱动方向相反; 所述吸热铜管(12)呈蛇形盘管形式固定在金属板(13)底面上;所述第一水泵(18)的进、出口管上均设置有全幅散热鳍片,第二水泵(17)的进、出口管上均设置有全幅散热鳍片(8),冷却管道(10)的水平管上设置有半幅散热鳍片(9);所述冷却管道(10)的管径大于吸热铜管(12)的管径,冷却管道(10)经大小头的管口接头(11)与吸热铜管(12)连接;所述弧形凹槽(15)上方还经螺栓固定有用作固定公交车尾气管的多个弧形条(16);所述双面齿条(1)的下方设置有复位弹簧,或者,双面齿条(1)上端与公交车悬架铰接;所述吸热铜板为有冷却水夹套的板式换热器。
2.一种公交车排气管温差发电装置,其特征是,吸热铜管(12)的冷却水进、出口两端或者内有液体流通空腔的吸热铜板的冷却水进、出口两端分别与U字形的冷却管道(10)两端连接而构成冷却水回路;吸热铜管(12)固定在金属板(13)底面上;温差发电片(14)压接在金属板(13)与位于金属板(13)上方的铜质的弧形凹槽(15)的底部平面之间,或者,温差发电片(14)压接在吸热铜板与铜质的弧形凹槽(15)的底部平面之间,上述用作固定公交车尾气管的弧形凹槽(15)的内曲面与公交车尾气管的外形相吻合;上述冷却水回路中的冷却管道(10)进口管和出口管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水泵(18)和第二水泵(17);第一水泵的驱动机构为:设置在公交车悬架下方、并与悬架接触的双面齿条(1)分别与左齿轮(3a)和右齿轮(3)啮合,该左、右齿轮分别经驱动方向相同的两个单向轴承安装在两个叶轮轴上,该两个叶轮轴分别可转动地架设在驱动箱体(2)上,该两个叶轮轴伸出驱动箱体(2)的前端上分别安装有一个叶轮;第二水泵的驱动机构与第一水泵的驱动机构的结构完全相同;第一水泵的驱动机构中的两个叶轮一前一后地设置在第一水泵(18)的泵体内,第二水泵的驱动机构中的两个叶轮一前一后地设置在第二水泵(17)的泵体内;所述吸热铜管(12)呈蛇形盘管形式固定在金属板(13)底面上;所述第一水泵(18)的进、出口管上均设置有全幅散热鳍片,第二水泵(17)的进、出口管上均设置有全幅散热鳍片(8),冷却管道(10)的水平管上设置有半幅散热鳍片(9);所述冷却管道(10)的管径大于吸热铜管(12)的管径,冷却管道(10)经大小头的管口接头(11)与吸热铜管(12)连接;所述弧形凹槽(15)上方还经螺栓固定有用作固定公交车尾气管的多个弧形条(16);所述双面齿条(1)的下方设置有复位弹簧,或者,双面齿条(1)上端与公交车悬架铰接;所述吸热铜板为有冷却水夹套的板式换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