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具有负泊松比效应经编间隔织物的制备方法,所述织物采用拉舍尔双针床经编机进行织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拉舍尔双针床经编机带有电子送经机构,可实现织造过程中的实时多速分段送经,由至少七把梳栉用来垫纱,从前针床到后针床分别设有梳栉GB1、梳栉GB2、梳栉GB3、梳栉GB4、梳栉GB5、梳栉GB6、梳栉GB7,梳栉的垫纱和送经情况为:
前表层组织:梳栉GB1和梳栉GB2均1穿1空,编织循环横列数为2×N的经编六角网眼组织;梳栉GB3为满穿,在梳栉GB1和梳栉GB2编织的经编六角网眼组织的基础上编织部分横列缺垫的编链组织,该部分横列缺垫的编链组织以2×N个横列为一个循环,梳栉GB3的送经量要根据每个循环中缺垫和编链的横列数分段多速送经,缺垫横列的送经量应远远小于编链横列的送经量,梳栉GB1和梳栉GB2的送经量,根据织物变形效果以及与梳栉GB3缺垫编链的对应关系,分别进行分段送经,且梳栉GB2的送经量与梳栉GB1的送经量的变化趋势相反,后表层组织:梳栉GB6和梳栉GB7均1穿1空,编织循环横列数为2×N的经编六角网眼组织;梳栉GB5满穿,在梳栉GB6和梳栉GB7编织的经编六角网眼组织的基础上编织部分横列缺垫的编链组织,该部分横列缺垫的编链组织以2×N个横列为一个循环,梳栉GB5的送经量与梳栉GB3相对应,梳栉GB6的送经量与梳栉GB2相对应,梳栉GB7的送经量与梳栉GB1相对应,间隔纱:梳栉GB4满穿编织编链组织,线圈为开口和闭口组合配置,在位于前后针床上相隔0-2针距的两枚织针上垫纱成圈,且以2×N个横列为一个循环单元,每连续N个横列的垫纱方向相同,剩余N个横列则变换垫纱方向;
所述N为6、8或10之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负泊松比效应经编间隔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梳栉GB1、梳栉GB2、梳栉GB3、梳栉GB5、梳栉GB6、梳栉GB7所用纱线为细度大于等于150D的化学纤维复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负泊松比效应经编间隔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纤维复丝为涤纶复丝、锦纶复丝或聚烯烃纤维复丝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负泊松比效应经编间隔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梳栉GB4所用纱线为直径大于等于0.07mm的化学纤维单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负泊松比效应经编间隔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纤维单丝为涤纶单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负泊松比效应经编间隔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梳栉GB1和梳栉GB2的垫纱数码不同,且分别为(2-3-2-2/2-1-2-2)×A/(1-0-1-1/1-2-1-
1)×A//或(1-0-1-1/1-2-1-1)×A/(2-3-2-2/2-1-2-2)×A//;所述梳栉GB6和梳栉GB7的垫纱数码不同,且分别为(2-3-2-2/2-1-2-2)×A/(1-0-1-1/1-2-1-1)×A//或(1-0-1-1/1-2-
1-1)×A/(2-3-2-2/2-1-2-2)×A//;所述A=N/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负泊松比效应经编间隔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梳栉GB3和梳栉GB5的垫纱数码为1-0-0-0/0-1-0-0/(0-0-0-0)×B/0-1-1-1/1-0-0-0/0-
1-1-1/1-0-1-1/(1-1-1-1)×B/1-0-0-0/0-1-1-1//或1-1-1-0/0-0-0-1/(0-0-0-0)×B/0-
0-0-1/1-1-1-0/0-0-0-1/1-1-1-0/(1-1-1-1)×B/1-1-1-0/0-0-0-1//;所述B=N-4。
8.根据权利要求1、6、7之一所述的具有负泊松比效应经编间隔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梳栉GB4的垫纱数码为(1-0-1-0)×C/(0-1-0-1)×C//或(2-1-2-1)×C/(0-1-
0-1)×C//或(3-2-3-2)×C/(0-1-0-1)×C//之一;所述C=N/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负泊松比效应经编间隔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织造过程中调整经编机前后针床的隔距大于等于3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