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阻燃抗静电超强纱,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抗静电超强纱包括:10-20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短纤维、40-60份抗静电改性涤纶纤维及30-50份阻燃粘胶纤维,单位为质量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抗静电超强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短纤维规格为:线密度为1.21-1.67dtex,长度为31-38mm;所述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短纤维的强力范围为25-30cN/dtex。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抗静电超强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静电改性涤纶纤维规格为:线密度为1.21-1.67dtex,长度为31-38mm;所述的阳离子改性涤纶纤维的强力范围为4.2-6.2cN/dtex。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抗静电超强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燃粘胶纤维规格为:线密度为1.21-1.67dtex,长度为31-38mm;所述的阻燃粘胶纤维的强力范围为
2.1-2.7cN/dtex。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抗静电超强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燃抗静电超强纱线,其密度范围在14.8tex-48.8tex,质量指标有单纱百米重量变异系数(CV值)小于
3.5%、平均单纱断裂强度大于50cN/tex、断裂强度变异系数(CV值)小于为10%、平均断裂伸长率大于8%、乌氐特条干(CV值)小于13.5%。
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抗静电超强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原料准备1:将10-20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短纤维与40-60抗静电改性涤纶纤维分别依次经过预处理、开清棉、梳棉、预并工序后备用;单位为质量份;在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短纤维及抗静电改性涤纶纤维进行预处理,其主要目的减少短纤维及抗静电改性涤纶纤维在纺纱过程中产生静电,以避免纤维缠绕纺纱器件及成网成条不良,恶化成纱条干与品质;其主要步骤为:先使用水溶性抗静电剂乳化液喷洒在初步开松后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短纤维上,抗静电剂的用量为纤维重量的1.5%-3%,油水比为1:(8-10);喷洒完毕后,堆置
48小时以上再使用,以便抗静电剂乳化液均匀渗透;同理,先使用水溶性抗静电剂乳化液喷洒在初步开松后的抗静电改性涤纶短纤维上,抗静电剂的用量为纤维重量的1%-2%,油水比为1:(6-8);喷洒完毕后,堆置24小时以上再使用,以便抗静电剂乳化液均匀渗透;在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短纤维开清棉时,梳针滚筒速度控制在500~600r/min,打手速度控制在600~700r/min,由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短纤维强力超高,故其梳针须经渗氮处理以增加其强度与刚度;在对抗静电改性涤纶短纤维开清棉时,梳针滚筒速度控制在600~700r/min,打手速度控制在800~900r/min;
在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短纤维或抗静电改性涤纶纤维进行梳棉时,锡林转速控制在
250~300r/min,刺辊转速控制在500~650r/min,锡林与刺辊表面线速度比控制在2~
2.5,同时将给棉板抬高2~3mm,增大给棉板与刺辊的隔距,增大刺辊与锡林的线速比,缩小道夫与锡林的隔距;
b. 原料准备2:将30-50份阻燃粘胶纤维依次经:开清棉、梳棉、预并工序后备用;单位为质量份;
在对阻燃粘胶开清棉时,梳针滚筒速度控制在650~750r/min,打手速度控制在850~
950r/min;
在对阻燃粘胶进行梳棉时,锡林转速控制在200~250r/min,刺辊转速控制在450~
550r/min,锡林与刺辊表面线速度比控制在1.8~2.2,同时将给棉板抬高1~2mm,增大给棉板与刺辊的隔距,增大刺辊与锡林的线速比,缩小道夫与锡林的隔距;
c、将预并后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短纤、抗静电改性涤纶及阻燃粘胶依次经过并条、粗纱、细纱、络筒工序后得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短纤/抗静电改性涤纶/阻燃粘胶混纺而成阻燃抗静电超强纱。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阻燃抗静电超强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开清棉工序中,打手采用梳针打手或综合式打手;并条工序要“中加压,重定量,中速度”,后区牵伸比常规纺大,前张力牵伸和后张力牵伸以小为宜,接近1控制,适当加大机后张力;粗纱工序“大隔距,重加压”,同时适当加大粗纱的捻系数;细纱工序选用高强钢丝圈和成纱捻度的选择,捻系数为320-360,钢丝圈速度不宜过高,并选择重型钢丝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