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干态下轮轨滚动接触表面疲劳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车轮材料与钢轨材料加工成轮形对滚试样,轮形对滚试样由具有一定互补锥度的轮试样和轨试样构成,轮试样和轨试样分置于两转轴之上,两转轴平行或近平行设置,轮试样和轨试样之间构成线接触;(2)在分置于两转轴之上的轮试样和轨试样施以径向压力;(3)设置冲角和滑差:控制两转轴的转速调节使轮形对滚试样间形成滑差;调节两转轴间的平行度实质产生微小夹角而构成冲角使轮形对滚试样间产生表面蠕滑;(4)实时监测和输出被测轮试样和轨试样表面疲劳裂纹损伤程度;
所述步骤(2)中,径向压力的大小利用安定理论算出,结合现场实际轮轨接触应力与轮试样和轨试样尺寸,使轮试样和轨试样间所承受的接触载荷超过其安定极限值,在特定工况下进行轮轨之间的滚动接触表面疲劳实验;使轮轨接触状态分别处于弹性接触区、弹性安定区、塑性安定区和棘轮效应区来探究轮轨接触应力对表面疲劳损伤萌生及扩展行为的影响;
所述步骤(1)中,需加工的轮试样和轨试样的锥度依轮试样和轨试样之间所受横向力的大小来模拟施加,当轮试样和轨试样加工成不同锥度时可模拟不同的横向力;
所述步骤(2)中,不同滑差工况通过两转轴不同齿数齿轮对的匹配实现,模拟滑差为:
0.17%、0.91%、2.38%、3.83%、4.55%、9.43%,当模拟纯滚动状态时,则将齿轮对拆下;
所述步骤(3)中设置冲角具体为:
承载轨试样的转轴设置在底座(8)上,承载轮试样的转轴设置在底座(8)上转动的转动台(9)上,调节转动台的角度,通过螺母将转动台固定在底座上,模拟轮轨冲角;实验模拟冲角范围为-3°~+3°;
在实验进行前后,需要对轮试样和轨试样的硬度,重量,粗糙度进行测量,并在实验过程中对磨屑进行收集,以及对磨损量进行测量,从各方面对其摩擦磨损行为进行研究;所述步骤(3)中,当通过实时观察系统观测到被测试样表面出现整圈且呈规律分布的表面疲劳裂纹时,即判定被测轮试样和轨试样出现表面疲劳损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态下轮轨滚动接触表面疲劳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一种极端情况,所述轮试样和轨试样的锥度为零时,模拟施加的横向力为零。